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防火论文

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试方法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9页
1 绪论第19-27页
   ·问题的提出第19-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价第21-2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第23-24页
     ·煤的氧化动力学研究方法第24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4-25页
     ·研究目标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页
   ·技术路线与试验手段第25-27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试验手段第26-27页
2 绝热氧化法对煤自燃发展过程的研究第27-39页
   ·煤自燃的一般发展过程第27-28页
     ·煤自燃的定义第27页
     ·煤自燃的一般发展历程第27-28页
   ·煤炭自燃发展过程的绝热氧化模拟第28-34页
     ·绝热氧化实验系统第28-31页
     ·绝热氧化实验第31-32页
     ·绝热温升曲线第32-34页
   ·煤自燃过程的温升速率特性第34-35页
   ·煤自燃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及其临界温度的计算分析第35-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煤的氧化动力学方法的理论基础第39-65页
   ·物质的自燃理论第39-45页
     ·热自燃理论第39-42页
     ·自由基链式反应理论第42-45页
   ·DSC-TG联用技术对煤自燃过程产热特性的研究第45-51页
     ·实验过程第45-46页
     ·测试结果第46-48页
     ·产热变化规律分析第48-51页
   ·煤自燃的自由基变化规律研究第51-59页
     ·电子自旋共振(ESR)参数计算原理第51-53页
     ·实验过程第53页
     ·煤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结果第53-58页
     ·煤氧化过程中g因子与温度的变化规律第58-59页
     ·煤氧化过程中自由基浓度与温度的变化规律第59页
   ·氧化动力学方法理论基础的提出第59-63页
   ·煤自燃过程氧化特性差异性的分析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4 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试方法第65-88页
   ·煤自燃倾向性不同测试方法及其测试参数的对比研究第65-76页
     ·绝热氧化法对平均升温速率R70 的测试第65-66页
     ·色谱吸氧法对煤物理吸附氧的研究第66-70页
     ·交叉点法对煤交叉点温度的研究第70-74页
     ·不同测试方法的综合比较第74-76页
   ·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试方法第76-86页
     ·煤的氧化动力学方法的定义第76-77页
     ·不同阶段氧化动力学特征参数的选取第77-78页
     ·氧化动力学方法的测试系统第78-82页
     ·氧化动力学方法的测试条件第82-84页
     ·氧化动力学方法的测试步骤第84-86页
     ·测试结果的重复性第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5 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分类标准第88-94页
   ·煤自燃倾向性的综合判定指数第88-92页
     ·判定指数合成方法的选择第88-89页
     ·判定指数的计算第89-90页
     ·判定指数对煤自燃倾向性的反映程度第90-92页
   ·煤自燃倾向性分类及其指标第92-93页
     ·煤自燃倾向性分类第92页
     ·对应的分类指标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6 全文总结第94-97页
   ·主要结论第94-95页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95-96页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附件 关于《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方法》标准的专家评审意见第103-104页
作者简历第104-10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E模式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下一篇:试析毛泽东时代美术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