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石墨烯基金属氢氧化物的构建、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4页
    1.1 石墨烯及其相关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第19-25页
        1.1.1 石墨烯的基本结构第20页
        1.1.2 石墨烯的基本性质第20-21页
            1.1.2.1 电化学性质第20-21页
            1.1.2.2 光学和热学性质第21页
            1.1.2.3 力学性质第21页
        1.1.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21-22页
            1.1.3.1 机械剥离法第21页
            1.1.3.2 化学气相沉淀(CVD)法第21-22页
            1.1.3.3 外延生长法第22页
            1.1.3.4 氧化石墨还原法第22页
        1.1.4 氧化石墨烯材料第22-25页
            1.1.4.1 氧化石墨烯材料的结构第22-24页
            1.1.4.2 氧化石墨烯材料的改性第24-25页
    1.2 水滑石类固体碱催化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5-30页
        1.2.1 水滑石材料的结构第26-27页
        1.2.2 水滑石材料的性质第27-28页
            1.2.2.1 层板组成可调变性第27页
            1.2.2.2 表面酸碱性第27页
            1.2.2.3 热稳定性第27页
            1.2.2.4 记忆特性第27-28页
        1.2.3 水滑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8-29页
            1.2.3.1 共沉淀法第28页
            1.2.3.2 尿素法第28-29页
            1.2.3.3 水热法第29页
            1.2.3.4 焙烧/复原法第29页
        1.2.4 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应用第29-30页
            1.2.4.1 石墨烯基水滑石材料的催化性能第29-30页
            1.2.4.2 石墨烯基氢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第30页
    1.3 超级电容器材料的发展现状第30-32页
        1.3.1 碳材料电极材料第30-31页
        1.3.2 过渡金属电极材料第31页
        1.3.3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第31页
        1.3.4 多级复合电极材料第31-32页
    1.4 论文选题的依据及目的第32-33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第33-3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4-41页
    2.1 实验基本试剂第34-35页
    2.2 实验主要仪器第35-36页
    2.3 材料分析表征方法第36-39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6页
        2.3.2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FT-IR)第36页
        2.3.3 拉曼光谱仪分析(Raman)第36页
        2.3.4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36-37页
        2.3.5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7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第37页
        2.3.7 物理吸脱附仪(BET)第37页
        2.3.8 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第37-38页
        2.3.9 同步热分析仪(TG-DTA)第38页
        2.3.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第38页
        2.3.11 全光谱显微分光光度计(UV-Vis-NIR)第38页
        2.3.12 气相色谱分析仪(GC)第38-39页
        2.3.13 液相色谱分析仪(HPLC)第39页
    2.4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9-41页
        2.4.1 超级电容器循环伏安测试第39页
        2.4.2 超级电容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39-40页
        2.4.3 超级电容器交流阻抗测试第40页
        2.4.4 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第40-41页
第三章 石墨烯基镁铝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第41-59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实验设计第42-44页
        3.2.1 镁铝水滑石的制备第42页
        3.2.2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第42-43页
        3.2.3 MgAl-LDHs/rGO的制备第43页
        3.2.4 制备Ca_3Al-LDHs、Ca_2MgAl-LDHs、 Li_3Al-LDHs和Li_2MgAl-LDHs第43-44页
        3.2.5 活化材料第44页
    3.3 活性材料性能研究第44-45页
        3.3.1 苯酚吸附实验第44-45页
        3.3.2 不同镁铝水滑石复合材料对丙酮自缩合反应催化性能[63]第45页
        3.3.3 不同材料对5-HMF与丙酮缩合反应的催化性能[64,65]第4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5-58页
        3.4.1 镁铝水滑石及其复合材料XRD表征第45-48页
        3.4.2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FT-IR表征第48-49页
        3.4.3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Raman表征第49页
        3.4.4 镁铝水滑石复合前后的TG-DTA表征第49-50页
        3.4.5 GO和MgAl-LDHs、MgAl-LDHs /rGO、R-MgAl-LDH/rGO的形貌表征第50-51页
        3.4.6 R-Mg_3Al/rGO中Ols的XPS表征第51-52页
        3.4.7 催化剂的低温氮气吸脱附测试第52-54页
        3.4.8 苯酚吸脱实验第54-55页
        3.4.9 不同镁铝水滑石复合材料对丙酮自缩合反应催化性能研究第55-56页
        3.4.10 复合材料对5-HMF与丙酮的缩合反应催化性能探究第56-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聚苯胺修饰石墨烯基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59-82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实验设计第60-62页
        4.2.1 绒球状CoNi(OH)_2的制备第60页
        4.2.2 花瓣状CoNi(OH)_2的制备第60页
        4.2.3 聚苯胺修饰石墨烯基底(GP)的制备第60-61页
        4.2.4 聚苯胺修饰石墨烯基钴镍氢氧化物(GPCoNi(OH)_2)的制备第61页
        4.2.5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61页
        4.2.6 负电极的制备第61页
        4.2.7 固体电解质的制备第61-62页
        4.2.8 固态非对称柔性全电容的制备第62页
        4.2.9 电路的连接设计第6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2-72页
        4.3.1 复合材料XRD表征第62-64页
        4.3.2 红外光谱的表征(FT-IR)第64-66页
        4.3.3 拉曼光谱表征(Raman)第66页
        4.3.4 紫外可见光谱第66-67页
        4.3.5 扫描电镜表征(SEM)第67-69页
        4.3.6 透射电镜表征(TEM)第69-70页
        4.3.7 表面原子化学环境表征(XPS)第70-72页
    4.4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第72-80页
        4.4.1 三电极体系的测定第72-77页
            4.4.1.1 四种材料循环伏安曲线第72-74页
            4.4.1.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74-75页
            4.4.1.3 GPCoNi循环稳定性测试第75-76页
            4.4.1.4 GPCoNi交流阻抗测试第76-77页
        4.4.2 GPCoNi固态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第77-80页
            4.4.2.1 循环伏安测试第77-78页
            4.4.2.2 GPCoNi超级电容器恒电流测试第78-79页
            4.4.2.3 GPCoNi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示意图第79页
            4.4.2.4 GPCoNi超级电容器柔性测试示意图第79-80页
    4.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第82-84页
    5.1 结论第82-83页
    5.2 创新点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1页
致谢第91-93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95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5-96页
附件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刚石基片上压电薄膜的制备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下一篇:导管架海洋平台地震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