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网通固网智能化的技术方案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0页 |
| ·本人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网络智能化的基本概念 | 第11-14页 |
| ·网络智能化的概念 | 第11页 |
| ·固网智能化的业务介绍 | 第11-14页 |
| ·混合放号业务NP | 第12页 |
| ·彩铃业务 | 第12页 |
| ·预付费业务APS: | 第12页 |
| ·同振业务 | 第12页 |
| ·一号通业务: | 第12页 |
| ·混合VPN业务: | 第12-14页 |
| 第三章 辽宁网通智能网现状 | 第14-20页 |
| ·长途网网络结构 | 第14-15页 |
| ·省际来、去、转话路由(不包括沈阳) | 第14-15页 |
| ·沈阳省际来、去、转话路由 | 第15页 |
| ·辽宁省本地网网络情况 | 第15页 |
| ·七号信令网网络情况 | 第15-16页 |
| ·七号信令网结构 | 第15-16页 |
| ·信令路由选择 | 第16页 |
| ·辽宁网通智能网的现状 | 第16-17页 |
| ·传输网现状 | 第17-20页 |
| ·DWDM系统现状 | 第17-18页 |
| ·SDH系统现状 | 第18-19页 |
| ·现有传输资源情况统计表 | 第19-20页 |
| 第四章 辽宁网通网络智能化的需求分析 | 第20-28页 |
| ·进行网络智能化的必要性 | 第20页 |
| ·辽宁省固网智能化建设的条件 | 第20-21页 |
| ·网络智能化的业务提供 | 第21-22页 |
| ·组网原则 | 第22页 |
| ·网络结构的选择 | 第22-25页 |
| ·本地网网络的改造 | 第22-23页 |
| ·省网结构的选择 | 第23-25页 |
| ·SS接入到核心路由器CR的考虑 | 第25-28页 |
| 第五章 辽宁网通网络智能化方案 | 第28-38页 |
| ·整体组网方案 | 第28-29页 |
| ·用户数据库 | 第29-30页 |
| ·信令组网方案 | 第30页 |
| ·核心机房设备组网 | 第30-33页 |
| ·中心核心机房组网 | 第31-32页 |
| ·大区所辖地市核心机房组网 | 第32-33页 |
| ·路由组织方案 | 第33-38页 |
| ·本地呼叫路由组织 | 第33-34页 |
| ·长途呼叫路由组织 | 第34-36页 |
| ·网间呼叫路由组织 | 第36-37页 |
| ·智能业务路由组织 | 第37-38页 |
| 第六章 辽宁网络智能化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 第38-48页 |
| ·双归属的系统组网方案 | 第38-42页 |
| ·双归属基本介绍 | 第38-39页 |
| ·双归属的具体应用 | 第39-42页 |
| ·数据中心安全性考虑 | 第42页 |
| ·智能网平台安全性 | 第42-48页 |
| ·SAU的时钟稳定准确性 | 第42-43页 |
| ·USAU信令处理能力强大并稳定 | 第43页 |
| ·SCP(ENIP)双机热备运行的安全性 | 第43-45页 |
| ·SCP设备在防单点故障的安全措施 | 第45页 |
| ·SCP软件安全可靠性 | 第45-46页 |
| ·SMP的访问安全性控制 | 第46页 |
| ·SMP的WEB开放方式数据控制安全性 | 第46-48页 |
| 第七章 网络智能化的下一步发展设想 | 第48-53页 |
| ·实现汇接层软交换改造 | 第48页 |
| ·分流DC2话务,省内长途逐步NGN化 | 第48-49页 |
| ·与长途DC1软交换的对接 | 第49-51页 |
| ·与长途DC1软交换的对接 | 第49-51页 |
| ·与集团大客户网的互通 | 第51-53页 |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53-54页 |
| 附录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