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地森林健康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首都林业发展现状 | 第8页 |
(二)首都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9页 |
(三)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理念与意义 | 第9-12页 |
1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 第12-26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 第12-15页 |
·目标途径的概念 | 第12-13页 |
·生态系统途径的概念 | 第13-14页 |
·综合途径的概念 | 第14-15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监测与评价 | 第15-17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监测 | 第15-16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 | 第16-17页 |
·指示物种法 | 第16-17页 |
·结构功能指标体系法 | 第17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欧洲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美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方向 | 第23-26页 |
2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 第26-31页 |
·研究区域 | 第26-27页 |
·北京市自然地理概况 | 第26页 |
·北京市森林资源现状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理论依据 | 第27页 |
·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 | 第27-28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28-30页 |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 第28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28页 |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28-29页 |
·层次综合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29-30页 |
·健康综合指数的计算 | 第30页 |
·健康等级的划分 | 第30页 |
·应用途径分析 | 第30-31页 |
·综合评价 | 第30页 |
·对比评价 | 第30-31页 |
3 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1-40页 |
·结构指标的选择与等级划分 | 第31-35页 |
·结构稳定性指标的选择与等级划分 | 第31-32页 |
·物种多样性指标的选择与等级划分 | 第32-33页 |
·生境质量评价的指标选择与等级划分 | 第33-35页 |
·生物气候条件评价 | 第33页 |
·林地质量评价 | 第33页 |
·社会环境评价 | 第33-35页 |
·功能指标的选择与等级划分 | 第35-38页 |
·活力功能评价的指标选择与等级划分 | 第35-36页 |
·服务功能评价的指标选择与等级划分 | 第36-38页 |
·扰动因素的选择与等级划分 | 第38-40页 |
4 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应用与分析 | 第40-60页 |
·实验区域概况 | 第40-41页 |
·八达岭林场试验区概况 | 第40页 |
·妙峰山林场试验区概况 | 第40-41页 |
·样地调查 | 第41-44页 |
·样地设置 | 第41-43页 |
·调查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构指标的调查 | 第43页 |
·功能指标的调查 | 第43页 |
·扰动指标的调查 | 第43-44页 |
·评价体系的应用 | 第44-48页 |
·建立层次结构 | 第44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44-47页 |
·健康综合指数的计算及健康等级的划分 | 第47-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57页 |
·八达岭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妙峰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综合分析 | 第55-57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实施方案 | 第57-60页 |
·天然林的初步改造方案 | 第57页 |
·人工林的初步改造方案 | 第57-58页 |
·对北京市开展森林健康经营的建议 | 第58-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个人简介 | 第66-67页 |
导师简介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