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三阴交缓解分娩疼痛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综述一:分娩镇痛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1 分娩镇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第12-13页 |
2 分娩疼痛的程度和普遍性 | 第13页 |
3 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研究 | 第13-15页 |
·不同产程疼痛的生理基础及性质 | 第13-14页 |
·分娩疼痛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4 分娩疼痛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 | 第15-16页 |
5 分娩镇痛应用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法 | 第16-18页 |
·药物性分娩镇痛法 | 第18-20页 |
6 分娩镇痛的现状及目标 | 第20页 |
综述二:针刺缓解分娩疼痛研究概况 | 第20-30页 |
1 针刺缓解分娩疼痛临床研究 | 第20-24页 |
·针刺方法研究 | 第20-23页 |
·取穴规律分析 | 第23-24页 |
2 针刺缓解分娩疼痛机理研究 | 第24-25页 |
·脊髓及脊髓以下水平 | 第24页 |
·脊髓以上水平 | 第24-25页 |
3 三阴交在产科方面的应用 | 第25-28页 |
·定位 | 第25-26页 |
·解剖结构 | 第26页 |
·三阴交在产科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针刺三阴交用于分娩镇痛的机理研究 | 第27-28页 |
·针刺三阴交缓解分娩疼痛的临床观察 | 第28页 |
4 总结 | 第28-30页 |
临床研究 | 第30-36页 |
1 临床资料 | 第30-31页 |
2 设计方案 | 第31-36页 |
·诊断标准 | 第31页 |
·纳入标准 | 第31页 |
·排除标准 | 第31-32页 |
·随机方法 | 第32页 |
·对照 | 第32页 |
·治疗方法 | 第32-34页 |
·意外情况处理 | 第34页 |
·观察周期 | 第34页 |
·观察指标 | 第34-35页 |
·受试者权益保护说明 | 第35页 |
·中止撤出研究的标准 | 第35页 |
·剔除标准 | 第35页 |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52页 |
1 完成试验情况分析 | 第36页 |
2 基线分析 | 第36-39页 |
·年龄可比性分析 | 第36页 |
·妇科情况可比性分析 | 第36-37页 |
·产科检查可比性分析 | 第37-38页 |
·生理指标可比性分析 | 第38-39页 |
·胎心率可比性分析 | 第39页 |
3 镇痛结果 | 第39-52页 |
·医生镇痛评分 | 第39-43页 |
·产妇自评分 | 第43-50页 |
·β-内啡肽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4页 |
附件 | 第64-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