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中的过错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过错”之概念与过错原则之滥觞 | 第14-24页 |
(一) “过错”概念解析 | 第14-18页 |
1. 过错的定义 | 第15-16页 |
2. 过错的特征 | 第16页 |
3. 过错的构成要件 | 第16-17页 |
4. 过错概念的客观化 | 第17-18页 |
5. 过错的等级 | 第18页 |
(二) 过错原则 | 第18-24页 |
1. 过错原则的涵义 | 第18-20页 |
2. 过错原则的演进 | 第20-21页 |
3. 过错原则的功能 | 第21-22页 |
4. 过错原则的缺陷 | 第22-24页 |
二、行政赔偿制度中的过错因子 | 第24-40页 |
(一) 我国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24-27页 |
1. 应然层面的争论 | 第24-26页 |
2. 实在法的角度 | 第26-27页 |
(二) 行政侵权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1. 行政侵权行为的概念解析 | 第27-29页 |
2. 行政侵权行为的起因分析 | 第29-31页 |
(三) 违法原则之下的过错因子分析 | 第31-35页 |
1. “违法”的概念剖析 | 第32-33页 |
2. 违法原则与过错原则的关系 | 第33-34页 |
3. 实在法的角度 | 第34-35页 |
(四) 公务员承担责任的基础:过错责任 | 第35-37页 |
1. 公务员责任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35-36页 |
2. 公务员承担责任的原因 | 第36-37页 |
(五) 外国行政赔偿制度对过错责任原则的采用 | 第37-40页 |
1. 德国 | 第37-38页 |
2. 法国 | 第38页 |
3. 日本 | 第38页 |
4. 美国 | 第38页 |
5. 其他国家或地区 | 第38-40页 |
三、行政侵权中的过错形态 | 第40-48页 |
(一) 过错形态的类型化分析 | 第40-43页 |
1. 主观过错与客观过错 | 第40-41页 |
2. 故意与过失 | 第41-43页 |
(二) 混合过错辨析 | 第43-48页 |
1. 混合过错的概念解析 | 第43-44页 |
2. 混合过错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44-45页 |
3. 行政侵权中的混合过错分析 | 第45-48页 |
四、行政赔偿中过错对归责的影响:混合过错下的归责 | 第48-56页 |
(一) 过失相抵制度 | 第48-51页 |
1. 过失相抵的概念 | 第48-49页 |
2. 过失相抵的构成 | 第49-50页 |
3. 过失相抵的步骤 | 第50-51页 |
(二) 行政机关与受害人对损害后果的分担 | 第51-53页 |
(三) 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责任分担 | 第53-56页 |
1. 各国公务员责任模式 | 第53-54页 |
2. 我国的追偿模式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