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景观恢复理论与初步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图表目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5页 |
·森林景观恢复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森林景观恢复的背景和起源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森林景观恢复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 第25-39页 |
·理论基础 | 第25-33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25-27页 |
·恢复生态学 | 第27-28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8-30页 |
·公众参与 | 第30-32页 |
·适应性经营 | 第32-33页 |
·相关概念 | 第33-35页 |
·森林景观恢复 | 第33-34页 |
·森林退化 | 第34页 |
·生态完整性 | 第34页 |
·人类福利 | 第34页 |
·生态恢复 | 第34-35页 |
·景观恢复 | 第35页 |
·与传统恢复方法的不同 | 第35-39页 |
第三章 森林景观恢复的内容与方法 | 第39-65页 |
·建立 FLR 支持 | 第40-41页 |
·双重过滤器原则 | 第40-41页 |
·明确 FLR 的作用 | 第41页 |
·理解森林景观镶嵌体及其动态变化 | 第41-45页 |
·景观镶嵌体的主要成分 | 第42-43页 |
·景观要素对 FLR 倡议的作用 | 第43-44页 |
·景观动态分析步骤 | 第44-45页 |
·应用利益相关者决策分析法 | 第45-47页 |
·FLR 倡议中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第45-46页 |
·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一般方法 | 第46页 |
·理解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及相互关系 | 第46-47页 |
·确定立地水平的恢复选择 | 第47-52页 |
·影响恢复选择的生物物理因素 | 第47-48页 |
·影响恢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 | 第48-50页 |
·影响恢复选择的生态因素 | 第50-52页 |
·实施立地水平的恢复策略 | 第52-60页 |
·退化原始林的立地水平恢复策略 | 第55-57页 |
·次生林的立地水平经营策略 | 第57-59页 |
·退化林地的立地水平重建策略 | 第59-60页 |
·在 FLR 中应用适应性经营方法 | 第60-61页 |
·监测与评价 | 第61-65页 |
第四章 森林景观恢复的实践与发展 | 第65-71页 |
·森林景观恢复全球伙伴关系 | 第65-67页 |
·案例研究 | 第67-71页 |
·尼泊尔:人工辅助天然更新 | 第67页 |
·肯尼亚:人口密集区的森林恢复 | 第67-68页 |
·坦桑尼亚:重视恢复传统农业实践 | 第68-69页 |
·印度尼西亚:发展混农林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 第69页 |
·斐济:治理退化草地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森林景观恢复初步应用研究 | 第71-9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71-73页 |
·自然环境 | 第71-72页 |
·社会经济 | 第72-73页 |
·森林资源 | 第73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73-74页 |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 第74-84页 |
·景观要素分类 | 第74-77页 |
·景观指数的选择 | 第77-80页 |
·景观要素组成及斑块特征分析 | 第80-82页 |
·景观异质性分析 | 第82-84页 |
·森林景观动态分析 | 第84-97页 |
·永安市 1996~2003 年景观变化分析 | 第86-88页 |
·森林景观动态预测 | 第88-92页 |
·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与 FLR 对策 | 第92-9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97-101页 |
·结论 | 第97-99页 |
·创新点 | 第99页 |
·讨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2页 |
文中所用英文缩略语全称 | 第112-113页 |
导师简介 | 第113-114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