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 | 第12-22页 |
·植物ACS与ACO基因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ACS和ACO基因克隆 | 第13-14页 |
·ACS和ACO启动子研究 | 第14页 |
·ACS和ACO基因表达研究 | 第14-15页 |
·ACS和ACO转基因研究 | 第15-16页 |
·亲环素基因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茶树中这三个基因相关研究 | 第17页 |
·植物基因克隆的常用方法 | 第17-20页 |
·简并PCR技术 | 第18页 |
·RACE技术 | 第18-19页 |
·表达序列标签法 | 第19-20页 |
·基因表达的分析方法 | 第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茶树ACS基因的克隆及RT-PCR分析 | 第22-40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常用溶液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30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23页 |
·ACS基因中间序列的获得 | 第23-26页 |
·ACS基因3’端序列的获得 | 第26-28页 |
·ACS基因5’端序列的获得 | 第28页 |
·不同茶树品种、龙井43冬季不同时间ACS基因的RT-PCR分析 | 第28-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RNA提取 | 第30页 |
·ACS基因中间序列的扩增 | 第30-31页 |
·ACS基因3’端序列的扩增 | 第31页 |
·ACS基因5’端序列的扩增 | 第31页 |
·三段序列的拼接 | 第31-33页 |
·茶树ACO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与同源序列的联配 | 第33-35页 |
·进化树构建 | 第35-36页 |
·ACS基因不同品种间的相对表达含量分析 | 第36-37页 |
·不同时期龙井43中ACS基因的表达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茶树ACO基因的克隆与RT-PCR分析 | 第40-49页 |
·材料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2页 |
·ACO基因克隆 | 第40-41页 |
·不同茶树品种、龙井43冬季不同时间ACO基因的RT-PCR分析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1 ACO基因部分EST片段序列的获得 | 第42页 |
·ACO基因中间序列的获得 | 第42-43页 |
·ACO基因全长序列的获得 | 第43-45页 |
·进化树构建 | 第45-46页 |
·ACO基因不同品种间的相对表达含量分析 | 第46-47页 |
·不同时期龙井43中ACO基因的表达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茶树亲环素基因cDNA全长的分析鉴定与原核表达 | 第49-5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材料 | 第49页 |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方法 | 第49-52页 |
·茶树新稍EST测序及Cyclophilin基因的鉴定 | 第49页 |
·亲环素基因的序列分析、多序列联配及进化树构建 | 第49-50页 |
·亲环素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50-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亲环素基因克隆的鉴定 | 第52-53页 |
·亲环素蛋白的多序列联配 | 第53-54页 |
·亲环素基因进化分析 | 第54-55页 |
·亲环素基因的克隆与酶切鉴定 | 第55页 |
·亲环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5-56页 |
·亲环素基因诱导表达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全文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