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一、前言 | 第8-9页 |
二、母亲形象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 第9-12页 |
三、诗化情感型或理想型母亲形象 | 第12-18页 |
(一) 母爱救世的神话 | 第12-16页 |
(二) 母亲形象的模糊与自我言说的缺席 | 第16-18页 |
四、为奴隶或被损害的母亲形象 | 第18-26页 |
(一) 母爱和母性的被漠视、剥夺和毁灭 | 第18-20页 |
(二) 对母亲悲剧性命运的思考与探询 | 第20-24页 |
1、现实环境的影响 | 第20页 |
2、从传统文化和女性主义的视角来透视母亲苍凉的人生底色 | 第20-24页 |
(三) 黑暗中充满着人性美、人情美的母爱 | 第24-26页 |
五、觉悟型或坚强型的母亲 | 第26-32页 |
(一) 依然的弱势地位和悲惨命运 | 第26-28页 |
(二) 苦难中母性力量的崛起 | 第28-30页 |
(三) 母亲又一次成为象征符号 | 第30-32页 |
六、复杂型或心理不健康型母亲形象 | 第32-40页 |
(一) 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母亲心理的扭曲 | 第33-38页 |
1、缺乏“食”所导致母亲人性扭曲 | 第33-34页 |
2、缺乏爱和安全感所导致母亲人性的变形 | 第34-36页 |
3、对作为婆婆的母亲的内心探析 | 第36-38页 |
(二) 人性的扭曲导致母性的扭曲 | 第38-40页 |
七、从嬗变中所发现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特点 | 第40-42页 |
(一) 中国现代文学和时代环境及政治运动的关系 | 第40-41页 |
(二) 母亲形象的变化轨迹,也是现代文学走向成熟的过程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