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司法权监督与制约理论概述 | 第13-27页 |
·司法权理论释义 | 第13-14页 |
·由来 | 第13页 |
·界定 | 第13-14页 |
·属性 | 第14页 |
·监督与制约理论释义 | 第14-25页 |
·内涵 | 第14-15页 |
·司法腐败 | 第15-18页 |
·监督与制约的必要性 | 第18页 |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国外经验 | 第21-25页 |
·司法权监督与制约同司法独立的关系 | 第25-27页 |
·对立 | 第25页 |
·统一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我国司法权监督与制约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7-47页 |
·我国司法权监督与制约的现状 | 第27-40页 |
·政党监督与制约 | 第27-31页 |
·人大监督与制约 | 第31-33页 |
·检察机关监督与制约 | 第33-35页 |
·审级监督与制约 | 第35-36页 |
·权利监督与制约 | 第36-37页 |
·程序监督与制约 | 第37-39页 |
·舆论监督与制约 | 第39-40页 |
·道德监督与制约 | 第40页 |
·我国司法权监督与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0-47页 |
·政党监督与制约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人大监督与制约存在的问题 | 第41页 |
·检察机关监督与制约存在的问题 | 第41页 |
·审级监督与制约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权利监督与制约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程序监督与制约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舆论监督与制约存在的问题 | 第44页 |
·道德监督与制约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第三章 构建我国特色之五大司法权监督与制约体系 | 第47-61页 |
·权力监督与制约司法权 | 第47-48页 |
·完善政党的监督与制约 | 第47-48页 |
·完善人大的监督与制约 | 第48页 |
·完善检察机关的监督与制约 | 第48页 |
·权利监督与制约司法权 | 第48-49页 |
·完善当事人的监督与制约 | 第48-49页 |
·完善信访制度 | 第49页 |
·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 第49页 |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 第49页 |
·程序监督与制约司法权 | 第49-55页 |
·抛弃“轻程序”的思维模式 | 第49-54页 |
·完善审级监督程序 | 第54-55页 |
·舆论监督与制约司法权 | 第55-57页 |
·明确舆论监督司法权应遵循的法律原则 | 第55页 |
·把握舆论监督的尺度以保障司法公正 | 第55-56页 |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 第56-57页 |
·制定《舆论监督法》以明确媒体监督司法权行使的操作规程 | 第57页 |
·道德监督与制约司法权 | 第57-61页 |
·道德评价机制 | 第58页 |
·道德激励机制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