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部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其病原的研究进展 | 第10-23页 |
·病原学 | 第11-15页 |
·PRRSV 的发现和分类 | 第11页 |
·PRRSV 的一般特性 | 第11-12页 |
·PRRSV 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2-15页 |
·流行病学 | 第15-16页 |
·国内流行情况 | 第16-17页 |
·致病机理 | 第17-18页 |
·临床症状 | 第18-19页 |
·病理变化 | 第19页 |
·临床病理变化 | 第19页 |
·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19页 |
·诊断与防治 | 第19-23页 |
·诊断 | 第19-20页 |
·PRRSV 的防控策略 | 第20-23页 |
第二部分 PRRSV 的RdRp、GP3 和GP5 几个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 第23-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菌株、质粒与载体 | 第23页 |
·试剂和耗材 | 第23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3-24页 |
·蛋白纯化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32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4-25页 |
·病毒RNA 的提取 | 第25页 |
·RT-PCR 反应 | 第25页 |
·RT-PCR 产物的鉴定 | 第25-26页 |
·纯化回收cDNA 片段 | 第26页 |
·纯化产物与pMD 18-T Vector 连接 | 第26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 法) | 第26-27页 |
·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27页 |
·重组质粒DNA 提取 | 第27-28页 |
·重组质粒的PCR 鉴定 | 第28页 |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 | 第28页 |
·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28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0页 |
·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30-32页 |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32页 |
·结果 | 第32-37页 |
·PRRSV RdRp 蛋白基因的RT-PCR 扩增结果 | 第32-33页 |
·PRRSV RdRp 蛋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结果 | 第33页 |
·PRRSV RdRp 基因的测序结果和同源性比较 | 第33-34页 |
·SDS-PAGE 电泳分析结果 | 第34页 |
·PRRSV ORF3 蛋白基因的RT-PCR 扩增结果 | 第34-35页 |
·PRRSV ORF3、ORF5 基因酶切分析 | 第35页 |
·PRRSV ORF3 基因的测序结果 | 第35-36页 |
·PRRSV ORF5 基因的测序结果 | 第36页 |
·SDS-PAGE 电泳分析结果 | 第36-37页 |
·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ing 鉴定 | 第37页 |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37页 |
·纯化蛋白的纯度和浓度测定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关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第37-38页 |
·蛋白质纯化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部分 PRRVS 间接ELISA 诊断方法的摸索 | 第40-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间接ELISA 方法的操作程序 | 第41页 |
·间接ELISA 方法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41-42页 |
·判定标准的确定 | 第42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2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2页 |
·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 | 第42页 |
·结果 | 第42-49页 |
·间接ELISA 方法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42-46页 |
·判定标准的确定 | 第46-47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7页 |
·ELISA 重复性试验 | 第47-48页 |
·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全文的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