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批判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论第10-32页
 第一节 问题与意义第10-15页
  一、选题缘由与问题提出第10-12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2-15页
   (一) 全面认识“杜威与中国”的需要第12-13页
   (二) 反思研究方法、批判范式的需要第13-15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5-24页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第15-20页
   (一) 对“杜威批判”范式的初步超越第15-17页
   (二) 全新评价与深入研究第17-20页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第20-22页
  三、文献综述小结第22-24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24-32页
  一、课题研究的分析框架选取第24-25页
  二、民族-国家理论的基本内涵第25-27页
  三、民族-国家理论的核心论题第27-32页
   (一) 领土、主权与民族主义第27-28页
   (二) 权力、监控与意识形态第28-30页
   (三) 现代化第30-32页
第一章 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缘起第32-45页
 第一节 战争、生存性问题与应对策略第32-38页
  一、中共的态度转向与“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形成第32-34页
  二、领土主权危机与仇外民族主义情绪第34-38页
 第二节 革命、现代化与意识形态第38-45页
  一、“继续革命”理念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第38-40页
  二、“革命式”现代化之路与“改良的”唯心主义思想清除第40-45页
第二章 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历程第45-57页
 第一节 序曲:批判陶行知第45-49页
  一、学习“实践论”与打倒“武训精神”第45-46页
  二、“陶行知为什么歌颂武训?”第46-49页
 第二节 展开:批判胡适第49-53页
  一、民族主义的主权导向与公民身份权利的丧失第49-50页
  二、从“红楼梦研究”批判到胡适批判第50-53页
 第三节 深化:批判杜威第53-57页
  一、“彻底肃清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第53-54页
  二、“批判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建设的重要任务”第54-57页
第三章 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焦点第57-78页
 第一节 教育本质论批判第57-61页
  一、主观唯心论与“经验的”教育本质论第57-58页
  二、庸俗进化论与“生长的、生活的”教育本质论第58-61页
 第二节 教育目的论批判第61-65页
  一、虚伪的教育目的论第61-63页
  二、矛盾的教育目的论第63-65页
 第三节 教学理论批判第65-70页
  一、强调经验、否定学科的课程论第65-66页
  二、反科学的“试误”式教学方法论第66-70页
 第四节 “儿童中心论”批判第70-74页
  一、“本能”的儿童中心论第70-72页
  二、“个人主义”的儿童中心论第72-74页
 第五节 德育论批判第74-78页
  一、性质判定: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教育论第74-75页
  二、目的判定:培养“有用的好人”的道德教育论第75-78页
第四章 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文本第78-92页
 第一节 词语选择、语气与批判话语第78-83页
  一、用词、语气的圈定与批判话语的形式化、标准化第78-80页
  二、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第80-83页
 第二节 行文逻辑、结构编排与批判范式第83-92页
  一、单一化的论证框架与口号化的结尾第83-85页
  二、片面式的论证方法与非此即彼的批判范式第85-89页
  三、社会控制、“权力中的知识分子”及其“思想改造”第89-92页
第五章 杜威教育思想批判与新中国教育学第92-106页
 第一节 杜威批判、“全盘苏化”与凯洛夫教育学第92-98页
  一、“旧”教育学的改造与“新”教育学的“全盘苏化”第92-95页
  二、凯洛夫教育学对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影响第95-98页
 第二节 杜威批判、教育革命与“语录式”教育学第98-104页
  一、“教育大革命”与教育学的政策化、方针化第98-100页
  二、“文化大革命”与“语录式”教育学的形成第100-104页
 结束语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4页
 一、中文著作类第106-107页
 二、中译本类第107-109页
 三、外文著作类第109-110页
 四、学位论文类第110页
 五、中文期刊类第110-113页
 六、外文期刊类第113页
 七、报纸与网络资源类第113-114页
后记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采购的监管问题研究
下一篇:美国工会对美国政府对外经贸政策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