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选题依据和立论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 | 第13-16页 |
| ·国内外关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研究 | 第16-18页 |
| ·国内外关于煤炭产业组织的研究 | 第18-19页 |
| ·国内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的研究 | 第19-20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 第20-2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1-23页 |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3-24页 |
| ·产业集群理论渊源 | 第23页 |
| ·产业集群特征 | 第23-24页 |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24-27页 |
| ·产业组织理论历史渊源 | 第24-25页 |
|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25-26页 |
| ·产业组织理论的新模式 | 第26-27页 |
| ·产业发展模式理论 | 第27-28页 |
| ·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 | 第27-28页 |
| ·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优化 | 第28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31页 |
| ·可持续发展定义 | 第28-29页 |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9-30页 |
| ·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 | 第30-31页 |
| 3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第31-41页 |
| ·宏观环境 | 第31-34页 |
| ·政策环境 | 第31页 |
| ·经济环境 | 第31-32页 |
| ·社会文化环境 | 第32页 |
| ·技术环境 | 第32-34页 |
| ·产业环境 | 第34-38页 |
| ·资源赋存状况 | 第34-35页 |
| ·现有竞争者 | 第35-36页 |
| ·煤炭产业聚集度 | 第36-38页 |
|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SWOT分析 | 第38-41页 |
| ·后发优势 | 第38-39页 |
| ·制约因素 | 第39页 |
| ·机遇与挑战 | 第39-41页 |
| 4 煤炭产业集群模式分析 | 第41-53页 |
| ·煤炭产业集群及组成 | 第41-42页 |
| ·煤炭产业集群概念 | 第41页 |
| ·煤炭产业集群组成 | 第41-42页 |
| ·煤炭产业集群典型特征 | 第42-47页 |
| ·煤炭产业集群类型 | 第47-53页 |
| ·煤炭产业集群类型划分依据 | 第47-48页 |
| ·类型界定 | 第48-53页 |
| 5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集群模式 | 第53-63页 |
|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53-55页 |
| ·产业集群模式与大型集团化模式 | 第53-54页 |
|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发展模式定位 | 第54-55页 |
|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集群模式 | 第55-60页 |
|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集群产业网络 | 第55-57页 |
|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集群企业组织 | 第57-60页 |
|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集群的演化 | 第60-63页 |
| ·点状分布阶段 | 第60-61页 |
| ·点线结合分布阶段 | 第61页 |
| ·网状分布阶段 | 第61-62页 |
| ·系统重组阶段 | 第62-63页 |
| 6 相关支撑政策 | 第63-67页 |
| ·政府层面 | 第63-64页 |
| ·企业层面 | 第64-6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