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氰化物的种类、来源与特征及其危害 | 第12-14页 |
·氰化物的种类 | 第12-13页 |
·氰化物的来源与特征 | 第13-14页 |
·氰化物的危害 | 第14页 |
·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 | 第14-18页 |
·处理含氰废水的化学方法概述 | 第14页 |
·生物法处理氰化物 | 第14-18页 |
·酶和酶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酶与酶的制备 | 第18-19页 |
·酶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含氰废水的成分分析 | 第21-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实验试剂的配制与标定 | 第21-24页 |
·不同因素对氰化物分析的影响 | 第24页 |
·实验设备与型号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 | 第24-25页 |
·纳氏试剂比色法 | 第25-26页 |
·重量法 | 第26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6-29页 |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 | 第26-27页 |
·纳氏试剂比色法 | 第27-28页 |
·不同因素对氰化物分析的影响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降氰酶的提取及其特性研究 | 第30-40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0-31页 |
·实验试剂与配制 | 第30页 |
·菌种来源 | 第30页 |
·培养基组成 | 第30-31页 |
·实验设备及型号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菌体培养 | 第31页 |
·降氰酶的提取 | 第31-32页 |
·菌种降氰酶的定位 | 第32页 |
·氰降解实验 | 第32页 |
·降氰酶的降解特性 | 第32-33页 |
·降氰酶的稳定性 | 第33页 |
·酶量对氰降解的影响 | 第33页 |
·降氰酶的酶促降解动力学常数 | 第33页 |
·产碱杆菌 Alcaligenes sp. DN25酶促降解的产物分析 | 第33-34页 |
·分析方法 | 第34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34-39页 |
·菌种降氰酶的定位 | 第34页 |
·降氰酶的降解特性 | 第34-35页 |
·降氰酶的稳定性 | 第35-36页 |
·酶量对氰降解的影响 | 第36-37页 |
·降氰酶的酶促降解动力学常数 | 第37-38页 |
·产碱杆菌 Alcaligenes sp DN25酶促降解的产物分析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降氰生物反应器的构建与运行 | 第40-50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40-41页 |
·实验试剂与配制 | 第40-41页 |
·菌种来源 | 第41页 |
·培养基组成 | 第41页 |
·实验设备及型号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游离细胞降解模拟工业含氰废水研究 | 第41-42页 |
·固定化生物反应器降解模拟工业含氰废水研究 | 第42-43页 |
·分析方法 | 第43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3-48页 |
·游离细胞降解模拟工业含氰废水研究 | 第43-45页 |
·固定化生物反应器的构建与运行 | 第45-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络合氰化物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50-54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50页 |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50页 |
·培养基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51页 |
·降解菌株的降解 K_4Fe(CN)_6能力以及生长测定 | 第51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1-53页 |
·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51-52页 |
·降解菌株生长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