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刹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与规划实施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相关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风景名胜区 | 第13-14页 |
·风景资源 | 第14页 |
·风景名胜区规划 | 第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22页 |
·国外国家公园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现状 | 第15-19页 |
·国内风景名胜区与世界国家公园保护与开发现状比较 | 第19-20页 |
·国内风景名胜区保护事业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研究理论 | 第22-27页 |
·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学原理 | 第22-25页 |
·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学方法 | 第25-27页 |
2 铁刹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 第27-39页 |
·铁刹山的由来 | 第27页 |
·自然概况 | 第27-36页 |
·独特的地质地貌 | 第29-30页 |
·奇妙的气象景观 | 第30-31页 |
·丰茂的古树名木 | 第31页 |
·迷人的湖光山色 | 第31-32页 |
·天然的洞穴景观 | 第32-34页 |
·肃穆的宗教建筑 | 第34页 |
·丰富的摩崖石刻 | 第34-35页 |
·悠久的民俗传说 | 第35-36页 |
·现状分析 | 第36-39页 |
·原规划实施情况 | 第36-37页 |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39页 |
3 铁刹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本研究 | 第39-68页 |
·铁刹山风景名胜区的 SWOT分析 | 第39-43页 |
·优势 | 第39-41页 |
·劣势 | 第41页 |
·机会 | 第41页 |
·威胁 | 第41-42页 |
·基于 SWOT分析的铁刹山景区规划、管理策略 | 第42-43页 |
·SWOT的结论 | 第43页 |
·规划原则 | 第43-45页 |
·总体规划发展目标 | 第45-48页 |
·总体目标 | 第45-46页 |
·资源保护目标 | 第46-47页 |
·旅游发展目标 | 第47-48页 |
·经济发展目标 | 第48页 |
·社会发展目标 | 第48页 |
·环境发展目标 | 第48页 |
·发展战略 | 第48页 |
·铁刹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 第48-60页 |
·风景区范围的确定 | 第48-50页 |
·铁刹山景区功能分区和景观生态规划 | 第50-55页 |
·风景游赏规划 | 第55-58页 |
·保护管理措施 | 第58-60页 |
·优越性分析 | 第60-61页 |
·局限性分析 | 第61-62页 |
·铁刹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对策和方法 | 第62-64页 |
·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探求 | 第64-68页 |
·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原则 | 第65页 |
·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专项保护探求 | 第65-68页 |
4 铁刹山景区管理体制 | 第68-72页 |
·铁刹山景区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68页 |
·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 | 第68-71页 |
·制定规章制度 | 第68-69页 |
·设置三级管理模式 | 第69页 |
·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 第69页 |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 第69页 |
·保护好生态环境 | 第69页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69-70页 |
·学习外界经验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5 讨论 | 第72-73页 |
6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 | 第80-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