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场下PET薄膜的电致发光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电致发光的基本现象、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9-11页 |
| ·电致发光的物理基础 | 第11-16页 |
| ·高能电子与发光中心的非弹性碰撞发光 | 第11-12页 |
| ·载流子双极注入式发光 | 第12-16页 |
| ·电致发光的化学基础 | 第16-18页 |
| ·激发态的电子组态 | 第16页 |
| ·激发态的衰减 | 第16-17页 |
| ·辐射能量转移 | 第17-18页 |
| ·几种典型绝缘聚合物的电致发光 | 第18-20页 |
| ·聚乙烯电致发光 | 第18-19页 |
| ·聚酯和聚萘酯薄膜的电致发光 | 第19-20页 |
|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电致发光过程特点 | 第21-31页 |
| ·电致发光的物理及化学过程 | 第21-27页 |
| ·物理过程 | 第21-26页 |
| ·化学过程 | 第26-27页 |
| ·电致发光的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 ·不均匀电场的优缺点 | 第27-28页 |
| ·均匀电场的优缺点 | 第28页 |
| ·电压激励方式 | 第28-29页 |
| ·电致发光与局部放电发光的区别 | 第29页 |
| ·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的联系 | 第29-30页 |
| ·相同之处 | 第30页 |
| ·不同之处 | 第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电致发光测量装置的研制 | 第31-53页 |
| ·电致发光的基本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EL 测量装置设计方法 | 第32-39页 |
| ·样品室、电极、加热器与冷却器 | 第32-35页 |
| ·光子计数器 | 第35-37页 |
| ·光谱装置 | 第37-38页 |
| ·其他部分 | 第38-39页 |
| ·测量装置的性能 | 第39-44页 |
| ·光子计数器信噪比和灵敏度 | 第39-41页 |
| ·测量装置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 第41-44页 |
| ·测量装置的有效性检验 | 第44-52页 |
| ·光子计数器 | 第44-46页 |
| ·有效性检验 | 第46-48页 |
| ·装置的联合测试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聚酯薄膜电致发光测量 | 第53-61页 |
| ·聚酯(PET) | 第53-54页 |
| ·聚酯薄膜EL 特性 | 第54-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