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状态 | 第10-12页 |
| ·论文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第2章 非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共犯身份的理论基础 | 第13-23页 |
| ·理论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共犯身份的意见分歧 | 第13-14页 |
| ·非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共犯身份的法理分析 | 第14-19页 |
| ·符合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 ·符合犯罪构成理论中关于犯罪主体的构成要件 | 第15-19页 |
| ·无身份犯能成为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 | 第19-20页 |
| ·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够实施受贿罪的部分实行行为 | 第20-23页 |
| 第3章 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家属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23-29页 |
| ·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家属共同受贿的特点 | 第23-25页 |
| ·主体的特殊性 | 第23-24页 |
| ·主观要件的特殊性 | 第24页 |
| ·罪行的隐蔽性 | 第24页 |
| ·贿赂的整体性与共同占有性 | 第24-25页 |
| ·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介入受贿的情形 | 第25-26页 |
| ·贿前介入 | 第25页 |
| ·贿中介入 | 第25-26页 |
| ·贿后介入 | 第26页 |
| ·家属隐瞒国家工作人员而非法收受、索取贿赂的认定 | 第26-27页 |
| ·家属不能作为共同受贿处理情形 | 第27-29页 |
| 第4章 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29-32页 |
| ·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受贿的行为状态 | 第29-30页 |
| ·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利用各自职务和对方职务收受贿赂行为的认定 | 第30-32页 |
| ·分别定罪说 | 第30页 |
| ·主犯性质决定说 | 第30-31页 |
| ·依更特殊身份犯之行为性质定罪说 | 第31页 |
| ·从一重处断说 | 第31-32页 |
| 第5章 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关系人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32-36页 |
| ·国家工作人员指使行贿人将财物送给第三者的行为 | 第32-33页 |
| ·国家工作人员唆使非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财物的行为 | 第33-36页 |
| 第6章 完善我国刑法对共同受贿罪的思考 | 第36-39页 |
| ·我国现行刑法对共同受贿罪的立法缺陷分析 | 第36-37页 |
| ·在刑法修改中完善共同受贿犯罪主体的立法构想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