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研究
提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国内外TBT 预警机制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及预警机制概述 | 第15-20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 第15-18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 | 第15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5-17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 | 第17-18页 |
·预警机制 | 第18-20页 |
·预警机制的涵义 | 第18页 |
·国外建立预警机制的几种模式及其启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 第20-28页 |
·当前国际技术性壁垒概况和特点 | 第20-24页 |
·国际对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业受损面大,损失惨重 | 第24页 |
·受限产品集中在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 | 第24-25页 |
·主要发起国家为发达国家 | 第25-26页 |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警机制的迫切性 | 第26-28页 |
·解决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客观需要 | 第26页 |
·入世后我国企业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客观需要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内容和目标 | 第28-32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目标 | 第28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运作步骤 | 第30-32页 |
第五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32-45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的选取 | 第32-35页 |
·预警指标的分析 | 第32-34页 |
·预警指标的确定 | 第34-35页 |
·预警信息的风险程度的确定 | 第35页 |
·基于RBF 网络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35-42页 |
·基于RBF 网络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模型概述 | 第35-36页 |
·径向基函数(RBF) | 第36-38页 |
·基于RBF 网络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模型 | 第38-42页 |
·实例分析及误差判定 | 第42-45页 |
第六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运行模式 | 第45-53页 |
·预警预报体系 | 第46-47页 |
·多方互动体系 | 第47-49页 |
·TBT 咨询体系 | 第49-50页 |
·技术支持体系 | 第50-51页 |
·信息沟通体系 | 第51-53页 |
第七章 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 第53-60页 |
·目前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 第53-55页 |
·加快体制改革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 第53-54页 |
·规范合格评定程序 | 第54-55页 |
·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 第55-57页 |
·完善桥梁与纽带作用 | 第55-56页 |
·构建新型中介机构 | 第56-57页 |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57-60页 |
·加强计量标准化等技术基础性工作 | 第57-58页 |
·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 | 第58页 |
·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超越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摘要 | 第65-68页 |
Abstract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