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香农容量定理及其香农极限 | 第12-14页 |
·随机编码的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分组码 | 第14-15页 |
·卷积码 | 第15-16页 |
·LDPC 码的特点及研究情况 | 第16-20页 |
·LDPC 码的历史 | 第17页 |
·LDPC 码的性能和特点 | 第17-19页 |
·LDPC 在无线通信中的发展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LDPC 码的结构及编码 | 第21-30页 |
·LDPC 码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第21-25页 |
·LDPC 码的校验矩阵表示法 | 第21-22页 |
·LDPC 码的Tanner 图表示法 | 第22-23页 |
·LDPC 码的子码表示法 | 第23-24页 |
·LDPC 码的生成矩阵表示法 | 第24-25页 |
·LDPC 码的编码 | 第25-29页 |
·高斯消元法 | 第25-26页 |
·基于近似下三角矩阵的有效编码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LDPC 码的 BP 译码算法及性能分析 | 第30-39页 |
·LDPC 码的 BP 译码算法 | 第30-35页 |
·BP 算法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性能模拟 | 第35-38页 |
·码长对性能的影响 | 第36页 |
·迭代次数对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码率对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LDPC 码组合均衡技术的研究 | 第39-53页 |
·码间串扰(ISI)信道 | 第39-41页 |
·符号间干扰的产生 | 第39页 |
·ISI 信道的离散时间模型 | 第39-40页 |
·数据传输模型 | 第40-41页 |
·信道均衡技术简介 | 第41页 |
·LDPC 码组合线性均衡 | 第41-48页 |
·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 | 第42页 |
·LDPC 码组合线性MMSE 均衡器基本原理 | 第42-46页 |
·LDPC 码组合线性MMSE 均衡器的性能仿真和分析 | 第46-48页 |
·LDPC 码组合判决反馈均衡 | 第48-52页 |
·判决反馈均衡器(DFE)原理 | 第48-49页 |
·LDPC 码组合MMSE-DFE 均衡器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LDPC 码组合MMSE-DFE 均衡器的性能仿真和分析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LDPC 码组合自适应均衡技术 | 第53-61页 |
·自适应均衡 | 第53-56页 |
·自适应线性均衡器 | 第53-56页 |
·自适应均衡的原理 | 第53-54页 |
·最陡下降法 | 第54-56页 |
·最小均方(LMS)算法 | 第56页 |
·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器 | 第56页 |
·LDPC 码组合 LMS-DFE 均衡器基本原理 | 第56-58页 |
·LDPC 码组合 LMS-DFE 均衡器的性能仿真和分析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LDPC 码组合盲均衡技术 | 第61-72页 |
·盲均衡的分类 | 第61-63页 |
·Bussgang 算法 | 第61-62页 |
·高阶统计量算法 | 第62页 |
·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算法 | 第62-63页 |
·盲线性均衡—常数模算法(CMA) | 第63-64页 |
·盲判决反馈均衡器 | 第64-65页 |
·LDPC 码组合盲均衡技术 | 第65-67页 |
·一种改进的CMA-DFE 均衡器 | 第66-67页 |
·LDPC 码组合CMA-DFE 均衡器基本原理 | 第67页 |
·LDPC 码组合盲均衡器的性能仿真和分析 | 第67-71页 |
·LDPC 码盲均衡在不同外环迭代次数下的性能 | 第67-68页 |
·LDPC 码盲均衡在不同内环迭代次数下的性能 | 第68-69页 |
·CMA-DFE 盲均衡与MMSE-DFE 均衡和LMS-DFE 自适应均衡的性能比较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LDPC 码及其组合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第72-74页 |
·本文的总结 | 第72页 |
·LDPC 码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 第72-73页 |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