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民事判例的概念及其基础理论 | 第10-18页 |
一、民事判例内涵的界定 | 第10-14页 |
(一) 判例的涵义 | 第10-11页 |
(二) 判例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1-13页 |
(三) 民事判例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二、民事判例的基础理论 | 第14-18页 |
(一) 经验理性是民事判例的法哲学基础 | 第14-15页 |
(二) 民法的性质及民法适用的特性与民事判例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民事判例制度的历史沿革及比较研究 | 第18-28页 |
一、中国民事判例的历史传统 | 第18-19页 |
二、两大法系民事判例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比较 | 第19-28页 |
(一) 民事判例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 第19-22页 |
(二) 民事判例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 第22-26页 |
(三)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民事判例制度的比较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建立当代中国民事判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8-42页 |
一、学界对是否建立民事判例制度的争论 | 第28-31页 |
(一) 肯定派 | 第28页 |
(二) 否定派 | 第28-29页 |
(三) 对否定派的反驳和总结 | 第29-31页 |
二、建立民事判例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31-37页 |
(一)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 第31-32页 |
(二) 适应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与速变性的需求 | 第32-33页 |
(三) 弥补民法规范的杂陋性与模糊性的需求 | 第33-34页 |
(四) 弥补民事司法解释缺陷的需求 | 第34-36页 |
(五) 解决目前我国法官法律适用水平总体不高的需求 | 第36-37页 |
三、建立民事判例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42页 |
(一) 我国的判例法传统为民事判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历史经验 | 第37-38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确立判例制度的尝试为民事判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成功经验 | 第38-39页 |
(三) 各级法院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为民事判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 第39-40页 |
(四) 民事判例制度在当代中国法律实践中的“雏形”——判例指导制度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中国特色民事判例制度的建构 | 第42-55页 |
一、理顺民事判例与民事司法解释的关系 | 第42-43页 |
二、确立民事判例在当代中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第43-45页 |
三、民事判例制度的具体建构 | 第45-52页 |
(一) 民事判例的创制主体 | 第45-46页 |
(二) 民事判例的创制原则 | 第46-48页 |
(三) 民事判例的创制程序 | 第48-51页 |
(四) 民事判例的监督 | 第51-52页 |
(五) 民事判例的适用 | 第52页 |
四、在当代建立我国民事判例制度的难点分析 | 第52-55页 |
(一) 立法权对司法权的领导 | 第52-53页 |
(二) 司法独立在我国没有真正实现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