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涟水县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及发展对策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4页
 1.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第9-10页
   ·能源消耗过度第9页
   ·资源破坏第9-10页
   ·环境污染第10页
   ·其他方面第10页
 2.生态农业的产生第10-12页
   ·生态农业的定义第10-11页
   ·生态农业的发展第11页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1-12页
 3.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第12-21页
   ·我国生态农业的兴起第12-13页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概况第13-14页
   ·我国环境问题面临着严重挑战第14-16页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第16-17页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新特点第17-18页
   ·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第18-19页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19-21页
 4.我国生态农业的建设模式第21-22页
   ·回归自然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第21-22页
   ·产业带动型农业生态建设模式第22页
   ·中间型农业生态建设模式第22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第22-23页
 6.本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涟水县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和现状第24-34页
 1.涟水县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第24-26页
   ·地理位置第24页
   ·地质地貌第24页
   ·气候第24-25页
   ·土壤第25页
   ·生物资源第25-26页
 2.社会经济概况第26-27页
   ·人口与行政区划第26页
   ·农业生产概况第26页
   ·经济总值第26页
   ·基础设施第26页
   ·社会事业第26-27页
 3.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第27-34页
   ·生态农业建设分区情况第27-29页
   ·重点实施的生态农业工程第29-34页
第三章 涟水县生态农业配套技术、模式和效益分析第34-49页
 1.重点推广利用的生态农业技术第34-37页
   ·水稻浅、湿调控灌溉技术第34页
   ·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第34页
   ·种植业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第34-35页
   ·种养立体化技术第35-36页
   ·秸秆还田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第36页
   ·小区域综合治理技术第36-37页
   ·双油制技术第37页
 2.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第37-46页
   ·农田生态模式第37-39页
   ·水域生态模式第39-40页
   ·农牧渔生态模式第40-41页
   ·农牧—环保(沼气)—能源模式第41-43页
   ·园区生态模式第43-45页
   ·农林牧渔—加工—贸易产业化模式第45-46页
 3.实施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比较第46-49页
   ·经济指标运行状态良好第46-47页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第47页
   ·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第47-49页
第四章 涟水县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第49-54页
 1 生态建设优势与制约因素第49-50页
   ·生态建设优势第49页
   ·主要制约因素第49-50页
 2 生态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第50-51页
   ·"三废"污染时有超标第50-51页
   ·劳务输出的负面作用第51页
   ·生态农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第51页
   ·土地流转难度,影响规模化发展第51页
 3 生态农业建设主要对策第51-54页
   ·高起点规划,强化综合决策第51页
   ·政策激励措施,资金倾斜第51-52页
   ·启动人才工程,完善服务体系第52页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推广第52页
   ·以绿色产业为主导,做大示范项目,进一步发挥典型推动作用第52-53页
   ·强化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第53页
  3 7 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53-54页
全文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图:涟水县生态经济区划图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规划--以连云港市新浦公园改造规划为例
下一篇: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