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8-26页 |
·氨的生成和代谢过程及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 第8-11页 |
·体内氨的生成 | 第8-9页 |
·氨基酸脱氨基生成氨 | 第9页 |
·谷氨酰胺脱谷氨酰胺脱氨基生成的氨 | 第9页 |
·嘌呤核苷酸循环中产生的氨 | 第9页 |
·单胺类神经递质脱氨 | 第9页 |
·运动时氨在骨骼肌中代谢过程及特点 | 第9-11页 |
·运动时骨骼肌中氨的生成 | 第9-10页 |
·运动时的氨代谢 | 第10-11页 |
·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氨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 第11页 |
·各种运动模型对体内血氨水平的影响 | 第11-14页 |
·递增负荷运动 | 第11-12页 |
·恒定负荷运动 | 第12-13页 |
·肌肉不同运动形式的影响 | 第13页 |
·长时间力竭性运动 | 第13页 |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 | 第13-14页 |
·影响运动中血氨水平的因素 | 第14-20页 |
·年龄和性别 | 第14页 |
·肌纤维类型 | 第14-15页 |
·肌糖原含量高低 | 第15-16页 |
·运动方式 | 第16页 |
·训练因素 | 第16-17页 |
·遗传因素 | 第17页 |
·氨域的存在 | 第17-20页 |
·血氨指标作为监控指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它实际应用 | 第20-2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其它实际应用 | 第25-26页 |
·评定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度从而指导运动训练 | 第25页 |
·评定运动性疲劳和机体的机能状态 | 第25页 |
·估测运动水平的高低 | 第25页 |
·估测肌纤维类型 | 第25-26页 |
·估测肌肉糖原水平 | 第26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6-32页 |
·研究设计 | 第26-30页 |
·研究途径 | 第26-27页 |
·研究条件 | 第27-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30-32页 |
·最大输出功率、总做功量和疲劳指数(Fatigue Indxe:FI) | 第30页 |
·主要测试指标及方法运动项目 | 第30页 |
·体成分 | 第30页 |
·心率(Heart Rate,HR) | 第30-31页 |
·血乳酸(Beart Lactate Acid,BLA) | 第31页 |
·血氨(Blood Ammonia,BA) | 第31页 |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 | 第31-32页 |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 第32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检验 | 第32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2-36页 |
·极限大强度运动中心率、最大输出功率、做功量和疲劳指数的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极限大强度运动中及恢复期血氨不同时程的变化 | 第33页 |
·极限大强度运动中血乳酸不同时程的变化 | 第33-34页 |
·血氨和血乳酸的相关关系 | 第34-35页 |
·极限大强度运动中及恢复期血清酶(CK、LDH)的变化情况 | 第35页 |
·血氨和血清酶(CK、LDH)间的关系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第36-39页 |
·心率、最大输出功率、总做功量和疲劳指数 | 第36页 |
·大强度运动过程中血氨和血乳酸相互作用的关系 | 第36-39页 |
·血氨和血清酶CK-MB、LDH间的关系 | 第3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9-40页 |
第七章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1: 缩略语表 | 第49-50页 |
附录2: 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受试者同意书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