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 第11-17页 |
|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 | 第11-12页 |
|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中国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 第12-14页 |
|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 第14-16页 |
| (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 第16-17页 |
| 二、基本国情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 第17-25页 |
| (一) 基本国情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 第18-19页 |
| (二) 基本国情与时代特征结合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和发展 | 第19-21页 |
| (三) 基本国情与时代特征结合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 第21-25页 |
| 三、西方文明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 第25-30页 |
|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过程的含义 | 第26-27页 |
| (二)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机制 | 第27-28页 |
| (三) 吸收西方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过程 | 第28-30页 |
| 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第30-36页 |
| (一) 继承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 第30-32页 |
| (二) 创新是真正的和更好的继承 | 第32-33页 |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 第33-36页 |
| 五、依靠力量与领导核心的关系 | 第36-43页 |
| (一)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靠力量 | 第36-39页 |
| (二)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核心 | 第39-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后记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