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学习计划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3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 | 第12-16页 |
一、宏观背景 | 第12-14页 |
二、微观背景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一、自主学习理论 | 第16-20页 |
二、学会学习理论 | 第20-22页 |
三、自我监控学习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第24-3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四、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8-29页 |
五、本文的基本结构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关于“自我学习计划”的理论分析 | 第30-36页 |
第一节 “自我学习计划”概念的界定 | 第30-33页 |
一、什么是“自我学习计划” | 第30页 |
二、自我学习计划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 第30-31页 |
三、与其他学习形式的关系 | 第31-32页 |
四、自我学习计划的特点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自我学习计划”的理论解析 | 第33-36页 |
一、“自我学习计划”对学会学习的作用 | 第33页 |
二、“自我学习计划”对自主学习的作用 | 第33-35页 |
三、“自我学习计划”对学会创新的作用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自我学习计划动机的激发 | 第36-50页 |
第一节 动机的激发 | 第37-45页 |
一、动机的含义 | 第37页 |
二、自我学习计划动机的激发 | 第37-43页 |
三、对动机激发的思考 | 第43-45页 |
第二节 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 第45-50页 |
一、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 第45-46页 |
二、自我学习计划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 第46-49页 |
三、培养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反思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自我学习计划目标的建立与调整 | 第50-56页 |
第一节 自我学习计划目标的建立 | 第50-54页 |
一、目标的含义 | 第50页 |
二、自我学习计划目标的建立 | 第50-54页 |
第二节 自我学习计划目标的调整 | 第54-56页 |
一、中学生自我学习计划目标调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二、中学生自我学习计划目标调整的策略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自我学习计划时间的安排和行为策略 | 第56-67页 |
第一节 自我学习计划时间的计划和管理 | 第56-64页 |
一、自我学习计划时间的计划 | 第56-59页 |
二、自我学习计划时间的管理 | 第59-60页 |
三、影响自我学习计划时间计划和管理的因素 | 第60-62页 |
四、对时间计划和管理的思考 | 第62-64页 |
第二节 自我学习计划的实施 | 第64-67页 |
一、行为的自我观察 | 第64页 |
二、行为的自我判断 | 第64-65页 |
三、行为的自我控制 | 第65-66页 |
四、对行为实施的思考 | 第66-67页 |
第六章 自我学习计划实施的条件保障 | 第67-81页 |
第一节 学习信息与学习场所的保障 | 第67-72页 |
一、学习信息的提供 | 第67-70页 |
二、学习场所的选择 | 第70-71页 |
三、对提供学习信息和营造学习场所的思考 | 第71-72页 |
第二节 自我学习计划帮助者的介入 | 第72-81页 |
一、学伴的支持 | 第72-74页 |
二、老师的任务 | 第74-76页 |
三、学长的借鉴 | 第76-78页 |
四、学校的作用 | 第78-79页 |
五、家长的影响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