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论文--造林计划与实施论文

我国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相关研究及进展第13-17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8-21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补偿的基本理论第21-32页
   ·对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第21-23页
     ·退耕还林(草)第21-22页
     ·生态效益补偿第22-23页
   ·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基础第23-30页
     ·地租理论第23-24页
     ·资源环境价值理论第24-26页
     ·再生产理论第26-27页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第27-30页
   ·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依据第30-32页
     ·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第30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规范性文件第30-31页
     ·民法有关无因管理的规定第31页
     ·行政法有关行政合同的规定第31-32页
第三章 我国现行退耕还林(草)经济补偿政策及存在问题探讨第32-45页
   ·退耕还林(草)补偿的国际经验第32-34页
     ·美国第32-33页
     ·欧共体国家第33页
     ·其它国家第33-34页
   ·对我国退耕还林(草)的启示第34-35页
     ·政府的计划引导第34页
     ·积极的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第34页
     ·利益引导、市场运作第34-35页
     ·完善立法、规范管理第35页
   ·我国退耕还林(草)的发展历程及经济补偿政策第35-40页
     ·我国退耕还林(草)的发展历程第35-37页
     ·我国退耕还林(草)经济补偿政策第37-39页
     ·政策演变分析第39-40页
   ·我国退耕还林(草)经济补偿中存在的问题第40-45页
     ·现行政策缺乏“弹性”,难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第40页
     ·经济补偿政策缺乏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第40-42页
     ·现行补偿政策短期激励作用明显,但无法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第42页
     ·补偿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国家财政面临巨大压力第42-43页
     ·未将县级政府纳入补偿对象,严重影响了其基础作用的发挥第43页
     ·现行政策存在一些不配套问题第43页
     ·现行政策的不完善,不利于退耕还林(草)成果的巩固第43-45页
第四章 我国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补偿方法探析第45-59页
   ·我国生态效益补偿的具体实践第45-47页
   ·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的分析第47-51页
     ·补偿主体第47-49页
     ·补偿对象第49-51页
   ·补偿标准的确定第51-53页
   ·补偿年限第53页
   ·补偿资金的筹集渠道第53-55页
     ·国家预算第53-54页
     ·发行国债第54页
     ·建立补偿基金制度第54页
     ·开征生态环保税第54页
     ·争取国际资金第54页
     ·引导城市工商企业进行投资补偿第54-55页
   ·补偿方式第55-57页
     ·国家财政补偿和国际补偿相结合第55页
     ·实物补偿和现金补偿相结合第55-56页
     ·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相结合第56页
     ·连续补偿与一次性补偿相结合第56-57页
   ·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议第57-59页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57页
     ·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第57-58页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隐性失业问题第58页
     ·开展农村新能源建设,解决农村烧柴问题第58-59页
第五章 案例研究—吴起县退耕还林(草)经济影响分析第59-74页
   ·调查区概况第59-61页
     ·地理位置第59页
     ·自然条件第59-61页
     ·社会经济情况第61页
   ·退耕还林(草)执行进展情况第61页
   ·调查方法及内容第61-62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62-74页
     ·农户对退耕补偿政策反馈的调查与分析第62-65页
     ·农户退耕的机会成本分析第65-66页
     ·退耕还林(草)对农户的影响分析第66-69页
     ·退耕还林(草)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分析第69-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74-76页
   ·结论第74-75页
   ·讨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综合风险垂直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通用多功能水声信号处理系统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