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 第11-26页 |
·PCV 的发现和命名 | 第11-12页 |
·PCV 的病毒学分类 | 第12页 |
·PCV 的形态学特性与理化特性 | 第12-13页 |
·PCV 的培养特性 | 第13页 |
·PCV 的基因组 | 第13-14页 |
·PCV 的复制与转录 | 第14-15页 |
·PCV 的主要结构蛋白 | 第15-16页 |
·Rep 蛋白 | 第15-16页 |
·Cap 蛋白 | 第16页 |
·PCV2 的致病机理 | 第16-18页 |
·PCV2 的流行病学 | 第18-19页 |
·宿主 | 第18页 |
·传播途径 | 第18-19页 |
·传染源 | 第19页 |
·PCV2 感染的临床症状与病变 | 第19-20页 |
·临床症状 | 第19-20页 |
·病理变化 | 第20页 |
·PCV2 感染的诊断 | 第20-24页 |
·病毒分离 | 第20-21页 |
·电镜技术 | 第21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 第21页 |
·免疫细胞化学(ICC)及原位杂交技术(ISH) | 第21-22页 |
·抗原捕获ELISA | 第22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22页 |
·常规PCR | 第22页 |
·复合PCR(mPCR) | 第22-23页 |
·套式PCR(nPCR) | 第23页 |
·竞争PCR(cPCR) | 第23页 |
·PCR 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 第23页 |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 | 第23-24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24页 |
·PCV2 疫苗及免疫防治 | 第24-26页 |
·减弱活毒苗 | 第24页 |
·弱病毒活疫苗 | 第24-25页 |
·DNA 疫苗 | 第25页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5-26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25页 |
·病毒活载体疫苗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 第26-33页 |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 第26-28页 |
·细菌性疫病亚单位疫苗 | 第27页 |
·病毒性疫病亚单位疫苗 | 第27页 |
·激素亚单位疫苗 | 第27-28页 |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 | 第28-30页 |
·基因突变疫苗及基因缺失疫苗 | 第28页 |
·病毒活载体重组疫苗 | 第28-29页 |
·痘病毒活载体疫苗 | 第28-29页 |
·腺病毒活载体疫苗 | 第29页 |
·细菌活载体重组疫苗 | 第29-30页 |
·核酸疫苗 | 第30-31页 |
·合成肽疫苗(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s) | 第31页 |
·转基因植物疫苗 | 第3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重组腺病毒的培养、鉴定及活力测定 | 第33-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33页 |
·主要试剂和耗材 | 第33-34页 |
·重组腺病毒、空载腺病毒及细胞株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9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4页 |
·双抗的配制 | 第34-35页 |
·胰酶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重组腺病毒和空载腺病毒的培养 | 第35页 |
·重组腺病毒和空载腺病毒培养液的荧光检测 | 第35页 |
·引物设计 | 第35页 |
·重组腺病毒和空载腺病毒DNA 的提取 | 第35页 |
·PCR 反应扩增ORF1 和ORF2 基因 | 第35-36页 |
·纯化回收DNA 片段 | 第36页 |
·纯化产物与pMD-18T Vector 连接 | 第36-37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12 法) | 第37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7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37-38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8页 |
·重组质粒的测序分析 | 第38页 |
·重组腺病毒和空载腺病毒TCID50 值的测定 | 第38页 |
·重组腺病毒表达PCV2 ORF1 和ORF2 基因的Western-blot 分析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重组腺病毒和空载腺病毒病毒液的荧光检测 | 第39-40页 |
·PCR 反应扩增的ORF1 和ORF2 基因及酶切电泳 | 第40-41页 |
·重组质粒的序列分析 | 第41-42页 |
·重组腺病毒表达PCV2 ORF1 和ORF2 基因的Western-blot 图 | 第42页 |
·重组腺病毒及空载腺病毒TCID50 值 | 第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PCV2 ORF2 基因及ORF1-2 串联基因重组腺病毒的免疫效果 | 第44-57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细胞和毒株 | 第44页 |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44-4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9页 |
·细胞免疫检测试剂 | 第45-46页 |
·ELISA 用试剂 | 第46页 |
·实验动物的免疫 | 第46页 |
·PCV2 ORF2 特异性抗体的测定 | 第46-47页 |
·脾淋巴细胞的制备 | 第47页 |
·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MTT 法) | 第47页 |
·NK 细胞自然杀伤活性检测 | 第47-48页 |
·CTL 杀伤活性的测定 | 第48页 |
·脾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检测 | 第48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9-54页 |
·PCV2 ORF2 抗体检测结果 | 第49-50页 |
·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 | 第50-51页 |
·NK 细胞杀伤活性测 | 第51页 |
·CTL 杀伤活性测定 | 第51-53页 |
·脾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检测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缩略词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