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隧道工程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风险接受准则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 第17页 |
·国内外接受准则比较研究 | 第17-18页 |
·长大隧道工程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模型 | 第18页 |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 第19-34页 |
·工程风险的定义 | 第19-25页 |
·风险的多种定义 | 第19-21页 |
·对多种风险定义的讨论 | 第21-23页 |
·风险的本质属性 | 第23-25页 |
·工程风险的定义及数学表达 | 第25页 |
·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分析模型 | 第25-32页 |
·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发生机理分析 | 第27-28页 |
·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分析基本内容 | 第28-30页 |
·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分析应用模型 | 第30-32页 |
·工程风险管理框架及风险接受准则在其中的作用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国内外风险接受准则比较研究 | 第34-56页 |
·国外风险接受准则研究方法分类 | 第34-35页 |
·个人风险 | 第35-37页 |
·个人风险计算方法 | 第35页 |
·应用领域及接受准则 | 第35-37页 |
·社会风险 | 第37-44页 |
·社会风险计算方法 | 第38-41页 |
·应用领域及接受准则 | 第41-44页 |
·经济风险 | 第44-46页 |
·经济风险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应用领域及接受准则 | 第45-46页 |
·环境风险 | 第46-47页 |
·环境风险计算方法 | 第46页 |
·应用领域及接受准则 | 第46-47页 |
·综合方法 | 第47-49页 |
·综合风险计算方法和思想 | 第47-48页 |
·应用领域及接受准则 | 第48-49页 |
·人生命的经济估价 | 第49-51页 |
·宏观经济学估价 | 第49-50页 |
·比较方法 | 第50页 |
·基于功效的方法 | 第50-51页 |
·偶然性评价 | 第51页 |
·国内风险接受准则研究 | 第51-53页 |
·对现有风险接受准则的总结 | 第53-56页 |
第四章 长大隧道工程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模型 | 第56-81页 |
·总体思路 | 第56-57页 |
·定性的隧道工程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 | 第57-59页 |
·风险等级标准 | 第58页 |
·风险评价矩阵 | 第58页 |
·定性的风险接受准则 | 第58-59页 |
·长大隧道工程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模型 | 第59-81页 |
·个人风险接受准则 | 第60-62页 |
·社会风险接受准则 | 第62-67页 |
·经济风险接受准则模型 | 第67-73页 |
·多目标风险决策中人生命的经济估价 | 第73-81页 |
第五章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 | 第81-94页 |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概况 | 第81-85页 |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规划设计概述 | 第81-82页 |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施工概述 | 第82-83页 |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的特点 | 第83-85页 |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调研 | 第85-91页 |
·调研概况 | 第85-87页 |
·专家权重的确定 | 第87-88页 |
·调研数据分析 | 第88-91页 |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 | 第91-94页 |
·个人风险接受准则 | 第91页 |
·社会风险接受准则 | 第91-92页 |
·经济风险接受准则 | 第92-9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研究结论 | 第94-95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附录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风险接受准则调研问卷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