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仪激光熔样系统的智能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技术背景 | 第9-11页 |
·质谱技术介绍 | 第9-10页 |
·激光熔样在质谱仪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1-13页 |
·课题任务 | 第13-14页 |
·国内外现状及课题意义 | 第14-16页 |
·本论文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激光熔样系统的结构组成与硬件设计 | 第17-25页 |
·激光熔样系统简介 | 第17-19页 |
·商品化激光熔样系统 | 第17-18页 |
·本课题使用的激光熔样系统 | 第18-19页 |
·激光熔样系统的结构组成 | 第19-23页 |
·激光系统 | 第19-20页 |
·二维样品台 | 第20-21页 |
·显微观察系统 | 第21-22页 |
·计算机系统 | 第22-23页 |
·二维样品台的设计 | 第23-25页 |
·结构设计 | 第23-24页 |
·主要器件选择及技术参数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激光熔样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 第25-36页 |
·虚拟仪器及LabVIEW介绍 | 第25-26页 |
·虚拟仪器技术 | 第25页 |
·LabVIEW | 第25-26页 |
·通过程序链接实现系统控制 | 第26-32页 |
·“Laser Ablation”程序链接接口 | 第26-27页 |
·程序链接接口的比较 | 第27-30页 |
·通过程序链接实现系统控制 | 第30-32页 |
·重新设计系统控制软件 | 第32-36页 |
·串口通讯协议破解实验 | 第32-33页 |
·重新设计程序实现系统控制 | 第33页 |
·系统控制子VI设计 | 第33-36页 |
第四章 视觉系统中的彩色图像检测技术研究 | 第36-58页 |
·图像采集与预处理 | 第36-39页 |
·CCD相机的视频输出格式 | 第36-37页 |
·采集卡的图像输出格式 | 第37-38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38页 |
·本系统中改进的彩色图像滤波器 | 第38-39页 |
·彩色摄相机的自动调焦 | 第39-46页 |
·常用的调焦评价函数 | 第40-41页 |
·本系统采用的灰度调焦评价函数 | 第41-42页 |
·彩色图像调焦评价函数设计 | 第42-44页 |
·自动调焦系统组成与原理 | 第44页 |
·自动调焦算法设计 | 第44-46页 |
·视觉系统标定 | 第46-53页 |
·CCD摄像机标定 | 第46-48页 |
·系统零位标定 | 第48-49页 |
·样品台零位标定 | 第49-50页 |
·标定基准设计 | 第50-53页 |
·彩色图像的边缘检测 | 第53-56页 |
·彩色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 第53页 |
·灰度边缘检测算法 | 第53-55页 |
·轮廓提取与轮廓跟踪 | 第55-56页 |
·矿物样品图像识别 | 第56-58页 |
·矿物样品的轮廓提取 | 第56-57页 |
·采样位置点获取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的智能化设计 | 第58-65页 |
·系统软件的功能设计 | 第59-60页 |
·系统软件的智能化设计 | 第60-61页 |
·本系统软件设计中的关键软件技术 | 第61-65页 |
·LabVIEW与其它程序的接口 | 第61-62页 |
·动态链接库(DLL) | 第62-63页 |
·常用图像处理算法的动态链接库设计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系统误差分析与实验 | 第65-69页 |
·误差分析 | 第65-66页 |
·实验分析 | 第66-69页 |
·标定特征提取稳定性实验 | 第67页 |
·自动调焦重复性实验 | 第67-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