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植物油脂的合成 | 第12-13页 |
·拟南芥 AtLACS 家族 | 第13-14页 |
·植物 GPATs | 第14-15页 |
·可溶性 GPATs | 第14页 |
·膜结合型 GPATs | 第14-15页 |
·大豆的遗传转化 | 第15-19页 |
·大豆简介 | 第15页 |
·大豆的遗传转化 | 第15-19页 |
·转化受体 | 第16-17页 |
·转化菌株 | 第17页 |
·培养基及共培养条件 | 第17-18页 |
·大豆转基因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0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2页 |
·植物材料及其处理 | 第19页 |
·宿主菌株与质粒 | 第19-20页 |
·试剂与酶 | 第20页 |
·培养基与溶液及其配制 | 第20-21页 |
·引物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总 RNA 的提取 | 第22-23页 |
·cDNA 的合成 | 第23-24页 |
·目的基因cDNA 的 RT-PCR 扩增 | 第24-25页 |
·PCR 产物的胶回收和纯化 | 第25页 |
·回收 DNA 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 | 第25页 |
·大肠杆菌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 | 第25-26页 |
·连接产物转化 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26页 |
·转化克隆的菌液 PCR 鉴定 | 第26页 |
·菌液测序 | 第26-27页 |
·质粒 DNA 的提取 | 第27页 |
·菌液的保存 | 第27页 |
·表达载体的改造及构建 | 第27-28页 |
·农杆菌的转化 | 第28页 |
·无菌苗的培养 | 第28页 |
·农杆菌的培养及制备 | 第28页 |
·大豆遗传转化:子叶节法 | 第28-29页 |
·芽诱导 | 第29页 |
·芽伸长 | 第29页 |
·生根及移栽 | 第29页 |
·抗性植株的 PCR 检测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3页 |
·表达载体p3301 的改造 | 第30-31页 |
·AtLACS9 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6页 |
·AtLACS9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1-33页 |
·AtLACS9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3-34页 |
·超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34-35页 |
·AtLACS9 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6页 |
·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36页 |
·AtGPAT9 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41页 |
·AtGPAT9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6-40页 |
·AtGPAT9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1页 |
·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41页 |
·转基因大豆的获得 | 第41-42页 |
·转基因大豆的 PCR 检测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启动子的选择 | 第43页 |
·AtLACS9 和 AtGPAT9 在 TAGs 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 第43-44页 |
·提高大豆转化效率的关键技术 | 第44-45页 |
·农杆菌污染的去除 | 第45页 |
·芽伸长及移栽存活率 | 第45页 |
5 结论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