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4页 |
·桩基应力波检测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波动方程法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维波动方程的通解 | 第16页 |
·行波理论的基本公式 | 第16-19页 |
·上行波和下行波 | 第16-17页 |
·自由端、固定端 | 第17页 |
·杆件侧摩阻力 | 第17-18页 |
·杆件截面的变化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波动方程法在基桩低应变检测中的应用 | 第19-35页 |
·前言 | 第19页 |
·桩的计算模型 | 第19-21页 |
·桩身上行波、下行波的推导 | 第20页 |
·桩身单元的行波表达式 | 第20-21页 |
·桩顶单元边界条件 | 第21页 |
·桩底单元边界条件 | 第21页 |
·桩身质点速度、位移表达式 | 第21页 |
·土阻力计算模型 | 第21-22页 |
·桩侧土阻力模型 | 第21-22页 |
·桩底土阻力模型 | 第22页 |
·程序设计 | 第22-23页 |
·计算实例 | 第23-26页 |
·合肥工业大学模型桩的计算实例 | 第23-25页 |
·池州市某住宅小区的计算实例 | 第25-26页 |
·基桩低应变动测的桩中波的传播规律研究 | 第26-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波动方程法在基桩高应变检测中的应用 | 第35-57页 |
·前言 | 第35页 |
·桩的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桩身单元的行波表达式 | 第36页 |
·桩顶单元边界条件 | 第36页 |
·桩底单元边界条件 | 第36页 |
·桩身质点速度、位移表达式 | 第36-37页 |
·土阻力计算模型 | 第37-40页 |
·桩侧土阻力模型 | 第37-39页 |
·桩底土阻力模型 | 第39-40页 |
·程序设计 | 第40-42页 |
·计算实例 | 第42-50页 |
·《桩基检测技术指南》第336页佛山13号桩的计算实例 | 第42-46页 |
·平岱高应变拟合分析软件例题1桩的计算实例 | 第46-50页 |
·Case法概述 | 第50-52页 |
·总的土阻力 | 第50页 |
·桩的静极限承载力 | 第50-51页 |
·桩的静极限承载力的修正 | 第51页 |
·桩身质量检查 | 第51-52页 |
·Case法和波动方程法的对比 | 第52-53页 |
·基本模型的对比 | 第52页 |
·测试系统的对比 | 第52-53页 |
·参数对拟合曲线的影响 | 第53-54页 |
·拟合法参数取值范围 | 第53页 |
·参数调整对曲线拟合的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高应变测试技术及注意事项 | 第54-56页 |
·桩帽制作要求 | 第54-55页 |
·传感器的安装 | 第55页 |
·信号采集与信号质量的判断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7页 |
·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一 用MATLAB语言编写的低应变拟合程序部分代码 | 第61-64页 |
附录二 用MATLAB语言编写的高应变拟合程序部分代码 | 第64-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