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文人相轻"现象: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 第8-19页 |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 第8-10页 |
二 基本概念界定与厘清 | 第10-16页 |
三 研究文献综述与创新 | 第16-19页 |
第一章 经典作家关于知识分子伦理建设理论之阐释 | 第19-43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加强知识分子伦理建设的论述 | 第19-23页 |
二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加强知识分子伦理建设的论述 | 第23-38页 |
三 鲁迅关于摒弃"文人相轻"问题的论述 | 第38-43页 |
第二章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之表现 | 第43-61页 |
一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特征 | 第43-46页 |
二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类型 | 第46-56页 |
三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实质 | 第56-61页 |
第三章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之成因 | 第61-88页 |
一 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性因素 | 第61-68页 |
二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嬗变 | 第68-72页 |
三 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性因素 | 第72-78页 |
四 社会转型时期的知识者因素 | 第78-88页 |
第四章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之危害 | 第88-100页 |
一 "文人相轻"影响学术交流的健康开展 | 第88-92页 |
二 "文人相轻"阻碍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第92-95页 |
三 "文人相轻"限制知识分子素质的提高 | 第95-97页 |
四 "文人相轻"制约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社会转型时期由"文人相轻"到"文人相尊"之转变 | 第100-134页 |
一 与时俱进: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 第100-108页 |
二 古为今用:传统文化中交往理念的合理继承 | 第108-112页 |
三 他山之石:国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益借鉴 | 第112-116页 |
四 科学管理:知识分子合理竞争机制的构建 | 第116-122页 |
五 自我升华:知识分子人文素质的内在增强 | 第122-134页 |
结语 继往开来: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伦理建设之走向 | 第134-13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7-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发表的论文 | 第139-140页 |
后记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