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提 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8-12页 |
(一)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早期渊源 | 第8-9页 |
(二) 我国现代取保候审制度的发展过程 | 第9-12页 |
二、各国保释制度考察与评析 | 第12-26页 |
(一) 英美法系保释制度的考察与评析 | 第12-19页 |
1、英国的保释制度 | 第12-17页 |
2、美国的保释制度 | 第17-19页 |
(二) 大陆法系保释制度的考察与评析 | 第19-24页 |
1、以预审法官制度和司法管制制度为突出特色的法国保释制度 | 第20-22页 |
2、以延期执行逮捕令和羁押复查制度为突出特色的德国保释制度 | 第22-24页 |
(三) 介于两大法系之间的日本保释制度的考察与评析 | 第24-26页 |
三、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缺陷与原因分析 | 第26-37页 |
(一)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缺陷 | 第26-34页 |
1、表层缺陷 | 第26-30页 |
2、深层次缺陷 | 第30-34页 |
(二) 造成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严重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1、传统刑事诉讼理念制约取保候审的运用 | 第34页 |
2、立法技术落后,立法者对法律执行的关注少 | 第34-35页 |
3、刑事侦查技术落后,司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第35-36页 |
4、取保候审适用缺乏宽松的外部环境 | 第36-37页 |
四、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37-47页 |
(一) 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 第37-38页 |
(二) 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思路 | 第38-47页 |
1、明确取保候审的性质定位——是权力也是权利 | 第38-39页 |
2、立法明确取保候审的范围 | 第39-40页 |
3、取保候审适用的条件及方式 | 第40-41页 |
4、建立取保候审和逮捕一并审查的检察官决定制度 | 第41-44页 |
5、建立畅通的救济途径 | 第44页 |
6、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 | 第44-45页 |
7、强化违反取保候审义务的责任追究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详 细 摘 要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