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MAGNET项目背景简介 | 第10-11页 |
·802.15.3产生背景及其特点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设计思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超宽带无线通信(UWB) | 第14-29页 |
·UWB概述 | 第14-17页 |
·UWB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UWB优点 | 第15-16页 |
·UWB规范 | 第16-17页 |
·UWB规范 | 第16页 |
·欧洲UWB规范 | 第16-17页 |
·UWB信道模型 | 第17-25页 |
·无线信道特征 | 第17-21页 |
·反射 | 第18-20页 |
·绕射 | 第20-21页 |
·散射 | 第21页 |
·信道测量技术 | 第21-22页 |
·UWB信道模型 | 第22-25页 |
·改进的S-V模型 | 第22-24页 |
·路径损耗模型 | 第24-25页 |
·802.15.3A所采用的两种UWB物理层技术 | 第25-29页 |
·直接扩频UWB(DS-UWB) | 第25-26页 |
·多带UWB(MBOA) | 第26-29页 |
第三章 WPAN原理简介 | 第29-43页 |
·实时应用的QoS基础 | 第29-30页 |
·802.15.3 PICONET的结构组成 | 第30-31页 |
·802.15.3超帧结构 | 第31-37页 |
·帧内间隔IFS(Interframe Space) | 第32页 |
·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 | 第32-33页 |
·信道时间分配周期的信道接入 | 第33-37页 |
·信道时间分(CTA) | 第33-34页 |
·信道时间分配和信道时间的使用 | 第34页 |
3:3.3.3 管理信道时间分配(MCTA) | 第34-35页 |
·保护间隔 | 第35-36页 |
·信道时间请求的计算 | 第36-37页 |
·信道时间管理 | 第37-40页 |
·同步流管理 | 第37-39页 |
·同步流的创建 | 第37-38页 |
·同步流的调整 | 第38-39页 |
·同步流的结束 | 第39页 |
·异步流信道时间的预留与结束 | 第39-40页 |
·异步流信道时间的预留 | 第39-40页 |
·异步信道时间的结束 | 第40页 |
·同步 | 第40-41页 |
·对等体发现(PEER DISCOVERY) | 第41-42页 |
·PNC信息请求(PNC information requeset) | 第41页 |
·探测请求和响应(Probe request and response) | 第41页 |
·信道状态请求(channel status request) | 第41页 |
·远程搜索(remote scan) | 第41-42页 |
·PNC信道搜索(PNC channel scan) | 第42页 |
·动态信道选择(DYNAMIC CHANNEL SELECTION)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跨层优化的调度算法设计 | 第43-54页 |
·调度算法的物理层基础 | 第43-45页 |
·传输速率和能量消耗的关系 | 第43页 |
·状态等级的划分 | 第43-44页 |
·相关计算 | 第44-45页 |
·优化的调度算法 | 第45-54页 |
·与调度相关的模块设计 | 第45-48页 |
·优化的调度算法 | 第48-54页 |
·相关参数定义 | 第48-49页 |
·准入判决算法 | 第49-50页 |
·调度算法 | 第50-54页 |
第五章 性能分析 | 第54-60页 |
·速率能量关系仿真(R-E) | 第54-57页 |
·调度算法性能仿真 | 第57-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