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27页 |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常用QSAR 方法介绍 | 第15-19页 |
·Hansch-Fujita 方法介绍 | 第15-16页 |
·分子连接性指数 | 第16-17页 |
·全息定量构效关系 | 第17页 |
·比较分子力场法 | 第17-18页 |
·4D QSAR、5D QSAR 及6D QSAR | 第18-19页 |
·QSAR 研究方法比较 | 第19页 |
·抗肿瘤药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19-24页 |
·生物活性数据 | 第24-2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特色 | 第25-27页 |
2 分子结构表征 | 第27-35页 |
·系列MEDV 描述子 | 第27-33页 |
·原子类型 | 第27-28页 |
·原子属性 | 第28-30页 |
·相对键长和相对电负性 | 第30页 |
·理论 | 第30页 |
·MEDV 和HMEDV 的计算 | 第30-31页 |
·MHDV 及MEHV 的计算 | 第31-32页 |
·MEEV 的计算 | 第32-33页 |
·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 | 第33-35页 |
·原子种类及作用划分方式 | 第33页 |
·原子作用势场 | 第33-34页 |
·作用矢量的计算 | 第34-35页 |
3 QSAR 建模方法与技术 | 第35-45页 |
·多元线性回归 | 第35-36页 |
·逐步回归 | 第36-37页 |
·偏最小二乘回归 | 第37-38页 |
·遗传算法 | 第38-39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39-41页 |
·支持向量机分类和回归 | 第41-43页 |
·QSAR 模型质量评价 | 第43-45页 |
·几个重要的统计量 | 第43-44页 |
·模型的质量评价 | 第44-45页 |
4 苯并吩嗪、磺酰脲及苯醌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45-57页 |
·苯并[a]吩嗪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45-49页 |
·数据选取 | 第45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芳基磺酰脲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49-53页 |
·数据选取 | 第49-50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50-53页 |
·苯醌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53-56页 |
·数据选取 | 第53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5 喹诺酮、芳基异喹啉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57-67页 |
·喹诺酮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57-62页 |
·数据选取 | 第57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57-62页 |
·芳基异喹啉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62-66页 |
·数据选取 | 第62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62-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6 喹啉二酮、大环席夫碱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67-79页 |
·喹啉二酮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67-72页 |
·数据选取 | 第67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67-72页 |
·大环席夫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72-78页 |
·数据选取 | 第72-73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73-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7 喜树碱类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79-103页 |
·7 位取代喜树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80-83页 |
·数据选取 | 第80-81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81-83页 |
·7 位甲硅烷取代喜树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83-85页 |
·数据选取 | 第83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83-85页 |
·喜树碱链烷酯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85-86页 |
·数据选取 | 第85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85-86页 |
·7, 10 位取代喜树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86-87页 |
·数据选取 | 第86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86-87页 |
·7 位氨甲基、亚氨甲基取代喜树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87-90页 |
·数据选取 | 第87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87-90页 |
·7 位芳亚氨甲基取代喜树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90-93页 |
·数据选取 | 第90-91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91-93页 |
·9, 10, 11 位取代喜树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93-96页 |
·数据选取 | 第93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93-96页 |
·7, 9, 10, 11 位取代喜树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96-101页 |
·数据选取 | 第96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96-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8 三氮烯、羟基呋喃酮、芳香胺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103-111页 |
·三氮烯、羟基呋喃酮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103-108页 |
·数据选取 | 第103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103-108页 |
·芳香胺、杂环芳胺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108-110页 |
·数据选取 | 第108-109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109-110页 |
·小结 | 第110-111页 |
9 苄脒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111-121页 |
·苄脒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112-115页 |
·数据选取 | 第112页 |
·结构表征及QSAR 模型的建立 | 第112-115页 |
·对苄脒类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 | 第115-120页 |
·小结 | 第120-121页 |
10 结论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9页 |
附录: | 第139-144页 |
A. 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涉及到的相关参数 | 第139-142页 |
B.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第142-143页 |
C. 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3-144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144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