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级政府社会性管制的失灵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论文写作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政府管制失灵的原因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政府管制失灵的矫正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政府管制失灵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 | 第17-18页 |
·论文的写作思路 | 第18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0-36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4页 |
·信息不对称概念 | 第20-21页 |
·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及后果 | 第21-23页 |
·政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及后果 | 第23-24页 |
·政府管制和失灵理论 | 第24-27页 |
·管制和政府管制的内涵 | 第24-25页 |
·政府管制的类型 | 第25-26页 |
·政府管制失灵的概念及前提假设 | 第26-27页 |
·政府运作相关理论 | 第27-31页 |
·政府间税种配置与税制改革理论 | 第27-29页 |
·公共财政功能与支出理论 | 第29-30页 |
·寻租及其社会成本理论 | 第30-31页 |
·组织再造理论 | 第31-35页 |
·组织再造概念 | 第31-32页 |
·政府再造的方法和理念 | 第32-33页 |
·成功组织再造的要点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县级政府社会性管制失灵表现及后果 | 第36-43页 |
·县级政府社会性管制的特点 | 第36-38页 |
·县级政府社会性管制失灵的表现 | 第38-40页 |
·县级政府管制失灵的表现 | 第38页 |
·管制执行部门管制失灵的表现 | 第38-39页 |
·管制失灵反应在厂商行为上的表现 | 第39-40页 |
·县级政府社会性管制失灵的后果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县级政府社会性管制失灵原因分析及模型建立 | 第43-53页 |
·县级政府社会性管制失灵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政府因素分析 | 第43页 |
·管制执行部门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消费者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县级政府社会性管制使命与利益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模型假设 | 第45-46页 |
·模型建立 | 第46-47页 |
·模型分析与评价 | 第47-48页 |
·县级政府管制使命与利益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48-52页 |
·模型建立 | 第48-50页 |
·模型检验 | 第50-51页 |
·模型分析与评价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治理政府社会性管制失灵策略 | 第53-63页 |
·中国加强政府社会性管制的趋势 | 第53-54页 |
·政府运作模式改革的策略 | 第54-57页 |
·研究市场实行分类管理策略 | 第57页 |
·实施政府工作流程再造策略 | 第57-59页 |
·变革县级政府机构设置整合行政资源 | 第58页 |
·建立衡量管制部门的绩效指标体系 | 第58-59页 |
·建立信息化的政府工作流程 | 第59页 |
·建立社会监督体系 | 第59-62页 |
·建立举报制度体系 | 第60页 |
·加强舆论监督体系 | 第60-61页 |
·建立民主评议的政府行为约束体系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行业协会与县级政府社会性管制实现 | 第63-70页 |
·行业协会治理方法 | 第63-66页 |
·行业协会发挥社会治理作用方式及条件 | 第63-64页 |
·行业协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优势 | 第64-66页 |
·行业协会在社会性管制上的不足 | 第66-67页 |
·行业协会自律与监督作用的实施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