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一、绪论 | 第8-12页 |
| (一)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三) 研究方案 | 第10-12页 |
| 二、李大钊与共产国际联系的历史过程 | 第12-31页 |
| (一) 共产国际成立及其东方战略 | 第12-13页 |
| 1. 共产国际成立及其性质任务 | 第12-13页 |
| 2. 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 | 第13页 |
| (二) 共产国际对李大钊关注的原因 | 第13-17页 |
| 1. 仰慕关注俄国十月革命 | 第13-14页 |
| 2.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 第14-16页 |
| 3. 领导五四运动 | 第16-17页 |
| (三) 李大钊与共产国际、联共(布)代表的初期联系 | 第17-18页 |
| 1. 哈哈诺夫金与李大钊的联系 | 第17-18页 |
| 2. 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的联系 | 第18页 |
| 3. 马林、越飞与李大钊的联系 | 第18页 |
| (四) 协助共产国际在中国创建中国共产党 | 第18-20页 |
| (五) 积极支持和贯彻共产国际关于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指示 | 第20-22页 |
| 1. 共产国际统一战线理论的提出 | 第20-21页 |
| 2. 杭州会议与中共三大 | 第21-22页 |
| (六) 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 第22-24页 |
| (七) 由坚决贯彻共产国际指示到实事求是地分析共产国际指示 | 第24-31页 |
| 1. 在统一战线中,提出要加强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 第25-26页 |
| 2. 在武装斗争问题上,注重发展壮大党的武装力量 | 第26-27页 |
| 3.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耕地农有”的主张 | 第27-29页 |
| 4. 为主义英勇献身 | 第29-31页 |
| 三、李大钊与共产国际联系过程中值得思考的两个问题 | 第31-39页 |
| (一) 对“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我见 | 第31-35页 |
| (二) 李大钊实事求是地对待共产国际指示的原因 | 第35-39页 |
| 1. 思想基础 | 第35-37页 |
| 2. 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 第37-39页 |
| 四、结论 | 第39-42页 |
| (一) 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 | 第39-40页 |
| (二) 一定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