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一、引言:"道"、"气"、"象"是老子美学的重要范畴 | 第6-7页 |
二、老子"道"论及其影响 | 第7-14页 |
1. "道"论是老子美学的哲学基础 | 第7-9页 |
·"道"是老子美学的中心范畴 | 第7-8页 |
·"道"具有"无"和"有"的双重属性 | 第8页 |
·"道"具有"虚"、"实"的双重属性 | 第8-9页 |
2. 老子"道"论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 | 第9-14页 |
·对"道法自然"命题的影响 | 第9-11页 |
·"道"论对庄子思想的影响 | 第11-12页 |
·"涤除玄鉴"命题对庄子审美心胸理论的影响 | 第12-14页 |
三、老子"气"论及其影响 | 第14-26页 |
1. 老子"气"的思想 | 第14-15页 |
2. 老子"气"论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 | 第15-26页 |
·对"心斋"和"坐忘"理论的影响 | 第15-17页 |
·对《管子》"精气说"的影响 | 第17-20页 |
·对"虚一而静"说的影响 | 第20-21页 |
·对"元气"说的影响 | 第21页 |
·对"气韵生动"理论的影响 | 第21-23页 |
·对"气一元论"的影响 | 第23页 |
·对"虚实相生"命题的影响 | 第23-24页 |
·对"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理论的影响 | 第24页 |
·对"同自然之妙有"思想的影响 | 第24-25页 |
·对"度物象而取其真"思想的影响 | 第25-26页 |
四、老子"象"论及其影响 | 第26-36页 |
1. 老子"象"的思想及对庄子的影响 | 第26-28页 |
2. 老子"象"论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 | 第28-36页 |
·对"立象以尽意"和"观物取象"命题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得意忘象"命题的影响 | 第29-31页 |
·对"澄怀味象"和"澄怀观道"理论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思想的影响 | 第32-33页 |
·对"身即山川而取之"命题的影响 | 第33-34页 |
·对"成竹在胸"和"身与竹化"命题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对"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理论的影响 | 第35页 |
·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命题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肇于自然"思想的影响 | 第36页 |
五、结语:老子美学的意义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