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一线两带”城镇群水资源承载力问题研究
1 导论 | 第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页 |
·内容框架 | 第13-15页 |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本章注释 | 第16-17页 |
2 水资源承载力及其相关研究 | 第17-38页 |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 第17-25页 |
·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 第20-22页 |
·水资源承载力内涵 | 第22-24页 |
·水资源承载力特性 | 第24-25页 |
·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 | 第25-3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7页 |
·水循环理论 | 第27-29页 |
·系统理论 | 第29-31页 |
·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 | 第31-36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研究方法评价 | 第33-36页 |
·小结 | 第36页 |
本章注释 | 第36-38页 |
3 关中城镇群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评价 | 第38-56页 |
·区域发展现状 | 第38-40页 |
·区域研究范围 | 第38页 |
·区域生态环境 | 第38页 |
·社会经济发展 | 第38-39页 |
·河流水系状况 | 第39-40页 |
·区域水资源现状 | 第40-44页 |
·区域水资源量 | 第40-43页 |
·区域水质评价 | 第43-44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 | 第44-47页 |
·开发利用现状 | 第44-45页 |
·开发利用问题 | 第45-47页 |
·开发利用结构分析 | 第47-49页 |
·供水结构分析 | 第47-48页 |
·用水结构分析 | 第48-49页 |
·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 第49-54页 |
·相关概念 | 第49-50页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50-52页 |
·开发利用程度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本章注释 | 第55-56页 |
4 关中城镇群水资源承载力计算 | 第56-70页 |
·区域发展预测 | 第56-60页 |
·人口发展 | 第56页 |
·社会经济 | 第56-57页 |
·需水预测 | 第57-59页 |
·供水预测 | 第59-60页 |
·供需平衡 | 第60页 |
·基本研究思路 | 第60-61页 |
·基本原则 | 第60页 |
·研究思路 | 第60-61页 |
·指标体系确立 | 第61-63页 |
·多目标规划与决策 | 第63-68页 |
·方法介绍 | 第63-64页 |
·核心模型 | 第64-65页 |
·模型求解 | 第65-68页 |
·承载力计算结论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5 关中城镇群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建议 | 第70-85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 | 第70-72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涵义 | 第70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特征 | 第70-71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内容 | 第71-72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原则 | 第72-73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 | 第72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 第72-73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 第73-75页 |
·开发利用前景 | 第73-74页 |
·开发利用模式 | 第74-75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措施 | 第75-81页 |
·系统措施 | 第76页 |
·工程措施 | 第76-80页 |
·非工程措施 | 第80-81页 |
·水资源调控与承载力提高 | 第81-84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控 | 第81-82页 |
·提高承载力实施建议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页 |
本章注释 | 第84-85页 |
6 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图录 | 第92-93页 |
表录 | 第93-94页 |
附图 | 第94-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