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平转子动平衡机研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动平衡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动平衡概况 | 第12-17页 |
·动平衡理论与技术 | 第12-15页 |
·动平衡机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 第1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透平转子的力学分析和平衡方法 | 第19-32页 |
·不平衡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转子不平衡的几种情况 | 第20-24页 |
·透平转子动不平衡的力学模型与平衡方法 | 第24-28页 |
·透平转子动不平衡的力学模型 | 第24-26页 |
·不平衡量的表达方式 | 第26-27页 |
·平衡方法 | 第27-28页 |
·转子的平衡精度 | 第28-30页 |
·转子的平衡精度等级的表示方法 | 第28-29页 |
·典型刚性转子的平衡精度等级 | 第29-30页 |
·动平衡机的精度与指标 | 第30-32页 |
·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 | 第30页 |
·不平衡量减少率η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透平转子动平衡机总体设计方案 | 第32-38页 |
·平衡机的基本构成和分类 | 第32-33页 |
·平衡机的基本构成 | 第32页 |
·平衡机的分类 | 第32-33页 |
·用户技术要求 | 第33-34页 |
·透平转子动平衡机总体方案 | 第34-38页 |
·机械台体部分 | 第35页 |
·数据采集测量系统 | 第35-36页 |
·整机工作流程 | 第36页 |
·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 第36页 |
·系统功能: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透平转子动平衡机机械台体部分设计 | 第38-45页 |
·机械台体部分 | 第38-39页 |
·滚轮支架装置 | 第38-39页 |
·皮带驱动装置 | 第39页 |
·机械摆架装置 | 第39页 |
·滚轮支架装置设计 | 第39-40页 |
·皮带驱动装置设计 | 第40-41页 |
·皮带驱动装置设计 | 第40页 |
·皮带驱动装置驱动功率设计 | 第40-41页 |
·机械摆架支承系统设计 | 第41-45页 |
·上摆架、垂直摆架设计 | 第41页 |
·机械摆架系统设计 | 第41-45页 |
第五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第45-64页 |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设计 | 第45页 |
·传感器选型设计 | 第45-49页 |
·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46-47页 |
·传感器的选取 | 第47页 |
·SPD-4型磁电式水平振动速度传感器技术指标 | 第47-48页 |
·SPD-4型磁电式水平振动速度传感器的安装 | 第48-49页 |
·控机选型设计 | 第49页 |
·光电传感器选型设计 | 第49-50页 |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第50-51页 |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组成 | 第50页 |
·测量卡设计 | 第50-51页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51-54页 |
·系统启动界面 | 第51-52页 |
·系统测量界面 | 第52-53页 |
·系统设置界面 | 第53-54页 |
·数据处理计算的程序设计 | 第54-64页 |
·不平衡量的平面分离原理及程序设计 | 第55-61页 |
·信号的数字滤波程序设计 | 第61-64页 |
第六章 检测及数据分析 | 第64-72页 |
·检测方案 | 第64-65页 |
·检测依据 | 第64页 |
·检测仪器及检具 | 第64页 |
·检测准备 | 第64页 |
·电缆连接 | 第64页 |
·定标调整 | 第64-65页 |
·动平衡精度检测 | 第65-66页 |
·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 | 第65-66页 |
·不平衡减低率 | 第66页 |
·左右平衡面影响 | 第66页 |
·检测数据及分析 | 第66-70页 |
·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检测 | 第67-68页 |
·不平衡量减少率η检测 | 第68-69页 |
·左右平衡面影响检测 | 第69-70页 |
·动平衡系统误差分析及其处理措施 | 第70-72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