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SSR标记定位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6页 |
1.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6-14页 |
·小麦的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 | 第6页 |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研究进展 | 第6-13页 |
·CMS的形成机理 | 第6-9页 |
·小麦T-CMS的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CMS的育性恢复基因的克隆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2.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18页 |
·考种方法 | 第14页 |
·DNA提取 | 第14-15页 |
·BSA池的构建 | 第15页 |
·SSR分析 | 第15-18页 |
3.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8-29页 |
·考种结果与分析 | 第18-19页 |
·SSR扩增结果 | 第19-22页 |
·初步的引物筛选 | 第19-20页 |
·所筛引物在整个群体中的扩增结果 | 第20-21页 |
·进一步检索引物及扩增 | 第21-22页 |
·数据读取及MAPMAKER的定位作图 | 第22-29页 |
4.第四章 讨论 | 第29-32页 |
·关于F2群体表型性状的讨论 | 第29页 |
·对定位的讨论 | 第29页 |
·对该恢复基因的一些相关讨论 | 第29-3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附录 | 第36-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