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证据资格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绪论:什么是证据? | 第9-12页 |
第一章 证据资格的构成要素 | 第12-24页 |
第一节 证据的客观性 | 第12-17页 |
一、证据客观性的内涵 | 第12-15页 |
二、证据客观性的内在根据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证据的关联性 | 第17-21页 |
一、证据关联性的内涵 | 第17页 |
二、证据关联性的内在根据 | 第17-21页 |
第三节 证据的合法性 | 第21-24页 |
一、证据合法性的内涵 | 第21页 |
二、证据合法性的内在根据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证据适格的原理 | 第24-27页 |
第一节 证据适格的概念 | 第24页 |
第二节 证据排除规则的法理基础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审查判断证据资格的相关原则 | 第27-42页 |
第一节 违法取得之证据须予禁止的原则 | 第27-34页 |
一、违法取得之证据须予禁止原则的内涵 | 第27页 |
二、违法取得之证据须予禁止原则在两大法系的运用 | 第27-29页 |
三、禁止违法证据的具体程序及其价值 | 第29页 |
四、关于我国证据排除和证据禁止的现状与反思 | 第29-31页 |
五、完善我国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 | 第31-34页 |
第二节 恪守举证时限原则 | 第34-42页 |
一、恪守举证时限原则的法理价值 | 第34-37页 |
二、我国证据披露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三、完善恪守举证时限原则的构想 | 第38-42页 |
第四章 对几种法定证据形式及相关规则的分析 | 第42-60页 |
第一节 文书证据及最佳证据规则 | 第42-46页 |
一、文书证据的内涵和外延 | 第42-43页 |
二、最佳证据规则 | 第43-45页 |
三、关于我国书证资格问题的思考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属性之思考 | 第46-50页 |
一、当事人的自认不是证据 | 第46-49页 |
二、当事人的陈述构成事实主张 | 第49页 |
三、询问当事人应当作为证据方法 | 第49-50页 |
第三节 传闻规则在判断证言证据资格中的运用 | 第50-56页 |
一、传闻规则的含义 | 第50页 |
二、传闻规则的内在价值 | 第50-51页 |
三、排除传闻的例外-法庭外陈述的证据资格 | 第51-52页 |
四、我国证人证言的适格问题 | 第52-56页 |
第四节 鉴定的证据属性探析 | 第56-58页 |
一、对鉴定属性的几种认识 | 第56-57页 |
二、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的属性 | 第57-58页 |
第五节 勘验结果的证据能力 | 第58-60页 |
一、勘验结果的证明功能 | 第58-59页 |
二、勘验笔录是书证 | 第59-6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