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施工论文--施工计划和管理论文--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调水工程管理动态第13-22页
  1.3.1 国外具有典型意义的调水工程第13-14页
  1.3.2 可借鉴的国外水资源及调水工程的管理第14-20页
  1.3.3 国外水资源管理及大型调水工程运行管理的启示第20-21页
  1.3.4 国内大型调水工程的运行与管理第21-22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分析第23-31页
 2.1 关于传统水工程管理模式第23-24页
 2.2 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理论基础第24-28页
  2.2.1 水资源第24页
  2.2.2 水资源的特性第24-25页
  2.2.3 商品水第25-26页
  2.2.4 资源水利第26-27页
  2.2.5 水权第27-28页
  2.2.6 水价水市场第28页
  2.2.7 帕累托最优原则第28页
 2.3 对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南水北调东线及江苏境内工程基础情况及背景资料第31-43页
 3.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情况简介第31-34页
  3.1.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背景第31-34页
  3.1.2 东线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第34页
 3.2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现状简述第34-39页
  3.2.1 江水北调工程概况第34-37页
  3.2.2 江水北调工程管理第37-38页
  3.2.3 江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分析第38-39页
 3.3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情况第39-42页
  3.3.1 江苏境内工程综述第39-41页
  3.3.2 江苏境内南水北调工程特点第41页
  3.3.3 目前建设进展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组织框架构建第43-63页
 4.1 框架构建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第43-44页
  4.1.1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第43页
  4.1.2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的目标第43-44页
 4.2 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方案设计及方案比选第44-55页
  4.2.1 模式设计及具体方案叙述第44-53页
  4.2.2 各模式预期效果和利弊分析第53-55页
 4.3 方案选择并确定推荐模式第55-57页
  4.3.1 各方案相关参数对比表第55页
  4.3.2 选定推荐模式第55-57页
 4.4 选定模式的组织框架细化设计第57-61页
  4.4.1 各层次管理者的权责界定第57-59页
  4.4.2 公司内部机构设定第59-61页
  4.4.3 各机构职责及内容综述第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运作模式第63-76页
 5.1 供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第63-65页
  5.1.1 省内供水计划第63页
  5.1.2 省外供水计划第63页
  5.1.3 计划的执行第63-65页
  5.1.4 加强计量设施建设第65页
 5.2 严密可行的供用水合同管理第65-66页
  5.2.1 合同的签订第65页
  5.2.2 合同的内容第65-66页
  5.2.3 合同的履行第66页
 5.3 有效的水价形成机制第66-68页
  5.3.1 水价制定原则第66-67页
  5.3.2 水价组成和核定第67页
  5.3.3 有所区别的定价策略第67-68页
 5.4 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质第68-70页
  5.4.1 做好水质保护的源头工作第68-69页
  5.4.2 强化水质保护的中间过程第69页
  5.4.3 建立水质保护的长效机制第69-70页
 5.5 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实时操作第70-74页
  5.5.1 系统运行的主要目标第70-71页
  5.5.2 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第71-72页
  5.5.3 调度管理应用系统的具体描述第72页
  5.5.4 满足需要的分中心设置第72-74页
 5.6 各供水层面的考核认定第74-75页
 5.7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重要细部设计第76-86页
 6.1 南水北调东线苏鲁省界工程管理研究第76-78页
  6.1.1 省界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第76-77页
  6.1.2 重要泵站涵闸的管理第77-78页
  6.1.3 交水地点第78页
 6.2 南水北调江苏泵站工程的招标管理第78-80页
  6.2.1 江苏泵站工程及管理特点第78-79页
  6.2.2 南水北调江苏境内泵站工程管理的几种方式第79页
  6.2.3 泵站工程的招标管理第79-80页
 6.3 不同水资源的优化调配第80-82页
  6.3.1 江苏水源调度特点和调度的基本原则第80页
  6.3.2 各蓄水湖泊的具体运用原则第80-82页
 6.4 工程建设与工程运营的有效衔接第82-83页
  6.4.1 工程建设与运营长期并存第82页
  6.4.2 工程建设与运营衔接的措施第82-83页
 6.5 多功能的互补和谐运作第83-85页
  6.5.1 和谐运作目标的实现第83-84页
  6.5.2 不同条件下的调度原则第84-85页
 6.6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七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基础支撑和发展策略第86-92页
 7.1 重视管理中相关基础支撑第86-88页
  7.1.1 保护生态环境是长期的任务第86页
  7.1.2 重视血吸虫防治第86-87页
  7.1.3 文物保护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第87-88页
 7.2 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第88-89页
  7.2.1 以人为本服务工程第88页
  7.2.2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第88-89页
 7.3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第89-91页
  7.3.1 工程管理系统良好运作的保障第89-90页
  7.3.2 针对性的超前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第90-91页
 7.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92-95页
 8.1 总结第92-93页
 8.2 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造业企业物流模式及其选择研究
下一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和态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