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 ·课题来源 | 第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 ·课题的重要性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动态 | 第7-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第9-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预期目标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测试系统的概述 | 第11-26页 |
| ·系统的总体概述 | 第11-14页 |
| ·测试量介绍 | 第12-13页 |
| ·方向盘的主扭矩 | 第12页 |
| ·整个转向装置所受的阻转矩 | 第12-13页 |
| ·电动机的助力转矩 | 第13页 |
| ·方向盘主扭矩与助力电动机转矩的关系 | 第13-14页 |
| ·主要性能参数及检测方法 | 第14-18页 |
| ·速度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和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 ·速度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 第14-15页 |
| ·速度的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 ·转矩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和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 ·角度传感器 | 第18页 |
| ·磁粉制动器模拟阻转矩 | 第18页 |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18-21页 |
| ·数据采集系统的简介 | 第18-19页 |
| ·多通道数据采集的常用方式 | 第19-20页 |
| ·系统接口技术 | 第20-21页 |
| ·采集参数的原因、试验方法和步骤 | 第21-23页 |
| ·评价电动助力的转向性能的指标和采集参数的原因 | 第21-22页 |
| ·试验方法和步骤 | 第22-23页 |
| ·EPS 装置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 第23-25页 |
| ·电磁骚扰发射测试 | 第23-24页 |
| ·抗扰度测试 | 第24-25页 |
|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下位机设计 | 第26-42页 |
| ·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总体结构 | 第26页 |
| ·下位机的硬件设计 | 第26-37页 |
| ·C8051F005 单片机的介绍 | 第27页 |
| ·C8051F005 单片机在5V 系统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 ·C8051F005 单片机模拟串口的实现 | 第28-30页 |
| ·软件UART 简介 | 第28-29页 |
| ·软件UART 的具体实现 | 第29-30页 |
| ·主要功能子系统设计及其实现 | 第30-35页 |
| ·电磁兼容性设计 | 第35-37页 |
| ·元件的封装对电磁兼容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接地方式对电磁兼容性的影响 | 第37页 |
| ·元器件布置对电磁兼容性的影响 | 第37页 |
| ·下位机的软件设计 | 第37-42页 |
| 第四章 测试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2-53页 |
| ·串行通信控件MSComm 的介绍 | 第42页 |
| ·上位机软件的编写 | 第42-46页 |
| ·编辑单文本框 | 第43-44页 |
| ·串口的初始化 | 第44页 |
| ·上位机接受下位机传送数据的部分程序 | 第44-46页 |
| ·软件功能的简要说明 | 第46页 |
| ·软件的数据库部分 | 第46-53页 |
| ·ODBC 的体系结构 | 第47-48页 |
| ·VC++中关于数据库的基础类 | 第48-49页 |
| ·创建数据库支持的应用程序的方法 | 第49-50页 |
| ·采集到的数据存入Access 后,用Excel 来拟合成曲线 | 第50页 |
| ·修正ECU 控制器中PID 算法的三大参数 | 第50-53页 |
| 第五章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 第53-57页 |
| ·软件部分的主要算法 | 第53页 |
| ·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带有两位小数的十进制数的算法 | 第53页 |
| ·AT89C51 单片机中测量高频率的算法 | 第53页 |
| ·采取动态扫描的方案 | 第53页 |
| ·系统的整体介绍 | 第53-54页 |
| ·模拟EPS 装置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 第54-56页 |
| ·作为下位机系统的显示系统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 第57-60页 |
| ·硬件抗干扰技术 | 第57页 |
| ·软件抗干扰技术 | 第57-60页 |
| ·I/O 输入输出中的软件抗干扰 | 第57-58页 |
| ·程序执行过程中的软件抗干扰 | 第58-6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详细摘要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