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 第1-21页 |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 第17-18页 |
·研究区晚古生代地层研究史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2 地质概况 | 第21-25页 |
·地层 | 第21-22页 |
·构造 | 第22-24页 |
·岩浆岩 | 第24-25页 |
3 晚古生代含煤地层 | 第25-40页 |
·石炭纪地层及地层特征 | 第25-26页 |
·二叠纪地层及地层特征 | 第26-40页 |
4 石炭、二叠纪微体古生物群 | 第40-62页 |
·太原组蜓、小有孔虫、牙形刺动物群 | 第40-49页 |
·晚古生代月门沟统、石盒子统孢粉组合 | 第49-62页 |
5 石炭、二叠系界线特征 | 第62-69页 |
·区内石炭、二叠系的划分和对比 | 第62-64页 |
·区域地层对比及地质时代 | 第64-67页 |
·石炭、二叠纪地质界线特征(确定) | 第67-69页 |
6 结论及存在问题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图版说明 | 第75-84页 |
图版Ⅰ—图版Ⅷ | 第84-92页 |
发表和提交的文章 | 第92-93页 |
附录—Ⅰ 聊城煤田晚古生代孢粉含量统计表 | 第93-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