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与监督保障体系研究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现实背景 | 第11页 |
|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与监督基本理论 | 第18-26页 |
| ·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 | 第18页 |
|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 | 第18-23页 |
|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与帕累托效率 | 第18-19页 |
|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的内涵及构成 | 第19-20页 |
|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的形式特征 | 第20-22页 |
|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与农业财政投资效益 | 第22-23页 |
| ·农业财政投资监督的类型与特点 | 第23-26页 |
| ·农业财政投资监督及作用 | 第23页 |
| ·农业财政投资监督的类型 | 第23-24页 |
| ·农业财政投资监督的特点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与监督状况及存在问题 | 第26-31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状况 | 第26-28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监督状况 | 第28-29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31-41页 |
|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的评估程序 | 第31页 |
| ·农业财政投资评估分类体系 | 第31-33页 |
| ·建立分类体系的必要性 | 第31页 |
| ·分类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1-32页 |
| ·分类体系的构建 | 第32-33页 |
|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指标体系 | 第33-36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及原则 | 第33-34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6页 |
|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标准体系 | 第36-38页 |
| ·建立标准体系必要性 | 第36页 |
| ·评估标准设定原则 | 第36页 |
| ·评估标准的类型 | 第36-38页 |
|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的计分方法 | 第38-40页 |
| ·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结果的运用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 | 第41-50页 |
| ·评估指标的说明 | 第41-44页 |
| ·评估指标值的计算 | 第44-45页 |
| ·评估指标的得分计算 | 第45-48页 |
| ·评估结果的评定 | 第48-49页 |
| ·评估结果的分析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监督保障体系的构建 | 第50-61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监督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50-51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监督保障体系的监督主体 | 第51-54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状况的监督主体 | 第51-52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的执法监督主体 | 第52-54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监督保障体系的客体 | 第54-55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监督保障体系的架构 | 第55-58页 |
| ·第一层次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 第56页 |
| ·第二层次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 | 第56-57页 |
| ·第三层次监督——财政部门的监督 | 第57-58页 |
| ·第四层次监督——社会中介机构监督 | 第58页 |
| ·第五层次监督—群众监督 | 第58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监督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 | 第58-61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监督保障体系的监督程序 | 第58-59页 |
| ·陕西农业财政投资监督保障体系的运行环节 | 第59-61页 |
| 第七章 提高陕西农业财政投资效率的配套措施 | 第61-63页 |
| ·完善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的法律、法规及制度规范 | 第61页 |
| ·建立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机构 | 第61-62页 |
| ·建立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的信息体系 | 第62页 |
|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农业支持保障制度 | 第62-63页 |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