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基碳纤维成形和表面处理中的弱节生成与抑制机理
第一章 引言 | 第1-29页 |
·碳纤维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提高碳纤维力学性能的空间和途径 | 第15-19页 |
·纤维弱节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弱节的分类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碳纤维单丝的强伸性能测量 | 第25-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碳纤维单丝强伸实验方法及精度探讨 | 第29-46页 |
·ASTM D3379标准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ASTM D3379标准测试步骤 | 第29-30页 |
·各力学性能指标计算 | 第30-31页 |
·改进实验方法 | 第31-43页 |
·系统柔量 C_s的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预加张力 | 第32-34页 |
·粘结效果 | 第34-38页 |
·非轴向拉伸 | 第38-42页 |
·误差分析 | 第42-43页 |
·断面保留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碳纤维弱节的表现形式 | 第46-65页 |
·实验准备 | 第46-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细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 第46-47页 |
·力学性能测量系统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8页 |
·各力学指标及其离散 | 第48-57页 |
·断裂强力 F | 第49-50页 |
·断裂应力 σ_b | 第50-51页 |
·模量 E | 第51页 |
·断裂比功 W | 第51-52页 |
·断裂应变 ε_b | 第52-54页 |
·测得分布参数与拟和分布参 | 第54-55页 |
·强力分布与应力分布对比 | 第55-57页 |
·碳纤维的体积效应 | 第57-63页 |
·试样长度效应 | 第58-60页 |
·试样细度效应 | 第60-61页 |
·试样体积效应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碳纤维弱节的结构特征分析 | 第65-81页 |
·脆性纤维断面分析理论 | 第65-68页 |
·脆性拉伸断裂及过程 | 第65-67页 |
·脆性拉伸断面分析理论 | 第67-68页 |
·碳纤维断面分析 | 第68-76页 |
·高强碳纤维断面观察和分析 | 第68-70页 |
·低强碳纤维断面观察和分析 | 第70-72页 |
·中强碳纤维断面观察和分析 | 第72-74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74-76页 |
·各种缺陷可能的起源 | 第76-79页 |
·碳纤维原丝缺陷 | 第76-78页 |
·预氧化碳化过程中引入的缺陷 | 第78-79页 |
·对生产过程的几点建议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及弱节变化 | 第81-100页 |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现状综述 | 第81-84页 |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实验 | 第84-86页 |
·实验材料 | 第84页 |
·实验设备 | 第84-85页 |
·处理条件 | 第85页 |
·实验步骤 | 第85-86页 |
·碳纤维的表面浸润性表征 | 第86-90页 |
·测试过程及测试原理 | 第86页 |
·碳纤维表面浸润性测试结果 | 第86-88页 |
·碳纤维表面浸润性的时间效应 | 第88-90页 |
·表面处理后碳纤维的强度变化 | 第90-96页 |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强伸性能的影响 | 第90-92页 |
·碳纤维表面处理后强伸性随时间的变化 | 第92-96页 |
·表面处理后碳纤维的弱节结构变化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附录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