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标识协议的API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1页 |
缩略字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4页 |
·课题介绍 | 第12页 |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论文章节 | 第13-14页 |
第二章 HIP 协议概要 | 第14-21页 |
·HIP 协议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主机标识符 | 第15-18页 |
·HIP 体系 | 第18页 |
·HIP 通信模式 | 第18-20页 |
·HIP 局限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实现方案选择 | 第21-26页 |
·IPv6 的通信模式 | 第21-22页 |
·用守护进程解决HIP 通信 | 第22-23页 |
·用改进的API 进行HIP 通信 | 第23-26页 |
第四章 HIP API 需求分析 | 第26-30页 |
·HIP API 的引入 | 第26页 |
·HIP API 需求分析 | 第26-30页 |
·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非功能需求 | 第27页 |
·功能需求 | 第27-30页 |
第五章 HIP API 设计 | 第30-52页 |
·传统IPv6 API 分析 | 第30-35页 |
·SOCKET API 总体分析 | 第30-33页 |
·提供给用户域名解析函数 | 第33页 |
·调用基本函数的执行流程 | 第33-35页 |
·HIP API 框架 | 第35-38页 |
·逻辑层次结构 | 第36-37页 |
·应用层标识符 | 第37页 |
·名字空间模型 | 第37-38页 |
·设计分析 | 第38-52页 |
·标识符的分析 | 第38-41页 |
·主机标识符和IPv6 地址共存分析 | 第41-42页 |
·解析器模型分析 | 第42-44页 |
·解析模式分析 | 第44-45页 |
·映射绑定分析 | 第45-47页 |
·SOCKET API 分析 | 第47-52页 |
第六章 HIP API 实现 | 第52-71页 |
·软件平台和工具 | 第52页 |
·HIP API 总体框架 | 第52-53页 |
·应用层解析函数实现 | 第53-59页 |
·数据结构 | 第54-58页 |
·功能函数和流程 | 第58-59页 |
·SOCKET 接口实现 | 第59-68页 |
·SOCKET 注册 | 第60页 |
·基本函数实现 | 第60-64页 |
·套接口选项实现 | 第64-67页 |
·主机标识库实现 | 第67-68页 |
·使用HIP API 通信 | 第68-71页 |
·服务器创建连接过程 | 第68-69页 |
·客户创建连接 | 第69-71页 |
第七章 实验和测试 | 第71-78页 |
·实验网络平台的搭建 | 第71页 |
·HIP API 测试目的 | 第71-72页 |
·测试程序 | 第72页 |
·HIP 通信的测试 | 第72-74页 |
·HIP 通信报文分析 | 第74-75页 |
·传统IPv6 通信测试 | 第75-76页 |
·报文分析 | 第76-78页 |
第八章 基于HIP 协议自适应接口 | 第78-82页 |
·自适应接口 | 第78页 |
·自适应接口原理 | 第78-80页 |
·可行性 | 第80-82页 |
第九章 总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介、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