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基于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目录第10-14页
1 导言第14-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8页
 1.2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0-22页
 1.4 研究对象、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22-25页
 1.5 研究基础、难点、创新及不足第25-29页
2 文献回顾第29-84页
 2.1 现代投资理论第29-34页
  2.1.1 投资组合理论第29-31页
  2.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31-33页
  2.1.3 套利定价模型第33-34页
 2.2 效率市场假说第34-38页
  2.2.1 效率市场假说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论基础第34-36页
  2.2.2 关于效率市场假说的检验第36-37页
  2.2.3 效率市场假说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作用第37-38页
 2.3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及投资行为第38-42页
  2.3.1 积极型管理策略与消极型管理策略第39-40页
  2.3.2 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第40-42页
 2.4 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指标第42-56页
  2.4.1 投资收益率第42-44页
  2.4.2 基于风险调整的三种经典业绩评价指标第44-49页
  2.4.3 信息比率和M2测度指标第49-51页
  2.4.4 基准组合的选取对基金业绩评估的影响综述第51-54页
  2.4.5 多因素绩效评估模型第54-55页
  2.4.6 基金业绩分解第55-56页
 2.5 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述评第56-61页
  2.5.1 基金的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评估模型第56-57页
  2.5.2 对基金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实证研究述评第57-60页
  2.5.3 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相关性第60-61页
 2.6 条件业绩度量第61-62页
  2.6.1 Ferson,Schadt的条件业绩度量第61-62页
  2.6.2 DGTW条件业绩度量第62页
 2.7 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持续性研究述评第62-68页
  2.7.1 支持基金业绩持续性存在的研究第63-65页
  2.7.2 不支持基金业绩持续性存在的研究第65-66页
  2.7.3 对基金业绩持续性产生原因的探讨第66-67页
  2.7.4 国内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持续性的研究第67-68页
 2.8 共同基金的业绩与费用及现金流的关系第68-77页
  2.8.1 共同基金的业绩与费用的关系第69-72页
  2.8.2 共同基金的费用与现金流的关系第72-73页
  2.8.3 共同基金的业绩与现金流的关系第73-77页
 2.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回顾第77-82页
  2.9.1 我国封闭式基金的业绩研究回顾第77-79页
  2.9.2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研究回顾第79-80页
  2.9.3 关于基准组合的述评第80-81页
  2.9.4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对本研究的启示第81-82页
 2.10 本章小结第82-84页
3 研究样本、数据来源及基准组合的选取第84-90页
 3.1 研究样本的选取第84-87页
 3.2 市场基准的选取第87-88页
 3.3 数据来源第88页
 3.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4 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能力检验第90-104页
 4.1 开放式基金在不同时期的日净值增长率第90-94页
 4.2 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和指数收益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94-97页
  4.2.1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第95-96页
  4.2.2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96-97页
 4.3 开放式基金净值走势与市场走势的协整检验第97-98页
 4.4 不同规模开放式基金的日净值增长率比较第98-100页
  4.4.1 不同规模基金的日净值增长率第99页
  4.4.2 不同规模基金的日净值增长率差异检验第99-100页
 4.5 开放式基金的累计净值增长率第100-102页
 4.6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5 基于风险调整收益的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第104-117页
 5.1 风险调整业绩评价模型第104-105页
 5.2 开放式基金在不同时期的风险调整业绩实证检验第105-110页
 5.3 不同规模基金的风险调整业绩比较第110-111页
 5.4 结合证券市场行情对开放式基金风险调整收益的分析第111-114页
 5.5 本章小结第114-117页
6 基于詹森阿尔法的开放式基金业绩衡量第117-129页
 6.1 模型和基准组合的选取第117-118页
 6.2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118-124页
  6.2.1 单因素模型下的检验结果第119-120页
  6.2.2 双因素模型下的检验结果第120-122页
  6.2.3 三因素模型下的检验结果第122-124页
 6.3 开放式基金在各种比率下的业绩相关性检验第124-125页
 6.4 开放式基金的业绩分解第125-127页
 6.5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7 开放式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评价第129-145页
 7.1 检验模型第129-130页
 7.2 实证结果第130-138页
  7.2.1 TM和HM模型下的检验结果第130-133页
  7.2.2 TM三因素模型和HM三因素模型下的检验结果第133-137页
  7.2.3 证券选择能力与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相关性第137-138页
 7.3 对开放式基金实施市场时机把握行为的案例分析第138-142页
  7.3.1 基金经理在年报中对证券市场走势的预测情况第138-140页
  7.3.2 基金经理对未来市场走势进行预测的依据第140页
  7.3.3 基金经理的预测与市场真实走势的对比第140-142页
 7.4 小结第142-145页
8 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实证检验第145-161页
 8.1 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的研究意义第145-146页
 8.2 基金业绩持续性的检验方法第146-150页
  8.2.1 检验方法之一:列联表检验法第147-149页
  8.2.2 检验方法之二:横截面回归方法第149-150页
 8.3 样本及检验期的确定第150-151页
 8.4 列联表方法下的检验结果第151-156页
  8.4.1 基于净收益进行列联表检验的结果第151-154页
  8.4.2 基于风险调整收益进行列联表检验的结果第154-156页
 8.5 回归方法下的检验结果第156-159页
  8.5.1 相邻两个等长时间段的检验结果第157-158页
  8.5.2 时间段不一定等长时的检验结果第158-159页
 8.6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9 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交易及其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第161-175页
 9.1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交易的概念第161-162页
 9.2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交易对业绩的影响第162-163页
 9.3 国外对流动性交易的研究概况第163页
 9.4 样本、流动性交易比率指标及检验方法第163-164页
 9.5 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交易的分析第164-169页
  9.5.1 对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交易量分析第164-166页
  9.5.2 不同规模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交易量分析第166页
  9.5.3 对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交易比率分析第166-168页
  9.5.4 不同规模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交易比率分析第168-169页
 9.6 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交易与基金业绩的关系第169-172页
  9.6.1 实证结果第169-170页
  9.6.2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第170-172页
 9.7 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交易对未来业绩的影响第172-173页
 9.8 本章小结第173-175页
10 开放式基金的费用率及其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第175-187页
 10.1 对费用与业绩关系的简单回顾第175-176页
 10.2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费用实证分析第176-182页
  10.2.1 开放式基金的费率指标及计算方法第176-178页
  10.2.2 开放式基金的费用分析第178-180页
  10.2.3 不同规模开放式基金的费用检验第180-181页
  10.2.4 开放式基金的股票周转率及股票交易费用检验第181-182页
 10.3 开放式基金的费率及股票周转率对其业绩影响第182-185页
  10.3.1 开放式基金的总费率与业绩的关系第182-183页
  10.3.2 开放式基金的股票交易费率对其业绩影响第183-185页
 10.4 本章小结第185-187页
11 结论与建议第187-194页
 11.1 对全文实证结果的总结第187-191页
 11.2 建议第191-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207页
附表第207-2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218-219页
致谢第219页

论文共2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浙江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电磁辐射对微带线干扰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