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测向算法及其编码优化技术研究
摘 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国内外激光告警器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激光告警器概述 | 第12-15页 |
·激光告警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3页 |
·激光告警器的分类 | 第13-15页 |
·光纤测向技术的发展态势 | 第15-16页 |
·课题的来源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 第16-19页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选题依据 | 第16-17页 |
·课题主要工作及解决的问题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光纤时间延迟测向原理 | 第19-27页 |
·光纤阵列激光告警探测头原理 | 第19-21页 |
·传感器阵列激光告警探测头的结构 | 第19-20页 |
·光学窗口阵列激光告警探测头的结构 | 第20-21页 |
·光纤时间延迟测向系统 | 第21-22页 |
·光纤阵列激光告警系统的结构 | 第21页 |
·光纤时间延迟测向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光纤延迟时间及方位角解算原理 | 第22-26页 |
·光纤延迟时间的解算 | 第22-23页 |
·激光入射方位角的解算 | 第23-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光纤延迟线编码优化设计 | 第27-37页 |
·光纤延迟线长度之差的最优解算 | 第27-31页 |
·高斯脉冲波形函数 | 第27-28页 |
·双脉冲叠加函数 | 第28-29页 |
·相邻延迟线长度最小差值 | 第29-31页 |
·单层光纤延迟线计算排列原则 | 第31-35页 |
·行矩阵的计算 | 第31-33页 |
·两种情况的行矩阵排列 | 第33-34页 |
·行矩阵排列的问题分析 | 第34-35页 |
·光纤延迟线全向矩阵计算排列原则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光纤延迟测向实验装置系统设计 | 第37-46页 |
·实验装置系统原理 | 第37-38页 |
·光窗视场的选择 | 第38-39页 |
·光窗视场的分配方法 | 第38-39页 |
·光窗视场的角度选择 | 第39页 |
·放大电路设计 | 第39-43页 |
·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 第39-40页 |
·中级放大电路(主放大电路)的设计 | 第40-41页 |
·缓冲放大电路的设计 | 第41页 |
·测向窗口放大电路的改进 | 第41-43页 |
·测向放大电路的振荡拖尾现象 | 第41-42页 |
·放大电路改进措施 | 第42-43页 |
·数据采集卡参数设计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测向实验装置系统的算法分析 | 第46-58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6页 |
·数字滤波算法程序设计 | 第46-51页 |
·滤波算法原理分析 | 第47-48页 |
·滤波算法程序流程图 | 第48-49页 |
·程序说明 | 第49-50页 |
·程序结构 | 第49页 |
·程序中变量说明 | 第49-50页 |
·滤波后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测向算法分析 | 第51-57页 |
·计算光纤的衰减系数值 | 第51-52页 |
·判定光纤对应的光窗 | 第52-53页 |
·光纤延迟时间及其加权系数的计算 | 第53-55页 |
·激光入射方位角的解算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论文中涉及程序 | 第64-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