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立题的意义和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铁路货车货物装载状态变化因素的研究 | 第12页 |
·动态列车货物超限监测与控制 | 第12-14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铁路超限相关基础理论 | 第17-25页 |
·铁路限界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机车车辆限界 | 第17-18页 |
·铁路建筑限界 | 第18页 |
·《超限货物运输规则》采用的建筑限界 | 第18页 |
·铁路超限理论 | 第18-20页 |
·超限货物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超限货物的分类 | 第18-19页 |
·超限货物的等级 | 第19-20页 |
·超限货物超限等级的确定 | 第20-23页 |
·货物的偏差量及附加偏差量 | 第20-22页 |
·货物超限等级的确定 | 第22-23页 |
·超限货物运输轮廓图理论 | 第23-25页 |
·超限货物运输轮廓图的基本概念 | 第23页 |
·超限货物运输轮廓图特点 | 第23-24页 |
·运用轮廓图判定货物超限等级的步骤 | 第24页 |
·运用轮廓图判定货物超限等级的规则 | 第24-25页 |
第3章 铁路超限测量理论及系统可行性模型建立 | 第25-33页 |
·红外技术分析 | 第25-27页 |
·红外传感器结构及原理分析 | 第25-26页 |
·红外传感器的分类 | 第26-27页 |
·红外传感器的选用 | 第27页 |
·摄像测量和图像处理技术原理 | 第27-30页 |
·图像的表示 | 第27-28页 |
·图像处理方法 | 第28-30页 |
·超限检测系统可行性模型分析 | 第30-33页 |
·约束条件 | 第30页 |
·模型分析 | 第30页 |
·误差分析 | 第30页 |
·模型建立 | 第30-31页 |
·实例验算 | 第31-33页 |
第4章 铁路超限检测系统布点规划模型建立及算法 | 第33-52页 |
·布点条件 | 第33-35页 |
·车站技术条件分析 | 第33-34页 |
·车站作业量条件分析 | 第34页 |
·车站所处的环境分析 | 第34-35页 |
·车站在路网中的地位分析 | 第35页 |
·超限检测系统的设置原则 | 第35-36页 |
·铁路超限检测系统布点模型与算法 | 第36-42页 |
·模型建立方法分析 | 第36页 |
·模型建立与算法 | 第36-42页 |
·车站设置超限检测系统的具体位置结构模型分析 | 第42-52页 |
·影响超限检测系统在某站设置位置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结构模型搭建及求解方法 | 第43-49页 |
·超限系统在某站设置位置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的确立 | 第49-50页 |
·超限系统在某站设置位置结论分析 | 第50-52页 |
第5章 动态超限分析及模型建立 | 第52-59页 |
·动态超限的定义及分类 | 第52-54页 |
·动、静态超限的定义 | 第52页 |
·动态超限的分类及危害 | 第52-53页 |
·动态超限的产生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动态超限模型搭建及算法 | 第54-59页 |
·原理分析 | 第54页 |
·条件分析 | 第54页 |
·三种情况下偏移量的确定 | 第54-57页 |
·实例计算 | 第57-59页 |
第6章 铁路超限检测系统结构分析 | 第59-68页 |
·龙门架设置 | 第59-61页 |
·龙门架设置要求 | 第59页 |
·龙门架设置情况 | 第59-61页 |
·红外传感器设置 | 第61-64页 |
·红外传感器设置要求 | 第61页 |
·红外传感器设置情况 | 第61-64页 |
·摄像机的设置 | 第64-65页 |
·摄像机设置要求 | 第64-65页 |
·摄像机设置情况 | 第65页 |
·电源及照明系统设置 | 第65-66页 |
·照明系统设置 | 第65页 |
·电源系统设置 | 第65-66页 |
·车号识别系统设置 | 第66-67页 |
·车号识别系统设置要求 | 第66页 |
·车号识别系统设置情况 | 第66-67页 |
·监控指挥中心 | 第67-68页 |
·监控指挥中心设置要求 | 第67页 |
·监控指挥中心设置情况 | 第67-68页 |
第7章 铁路超限检测系统模块分析 | 第68-78页 |
·超限测量模块 | 第68-70页 |
·超限测量模块技术原理 | 第68页 |
·测宽模块分析 | 第68-69页 |
·测高模块分析 | 第69-70页 |
·超限报警模块 | 第70-73页 |
·信息处理层次 | 第70-71页 |
·超限信息查询 | 第71-73页 |
·传输模块 | 第73页 |
·传输模块功能要求 | 第73页 |
·传输模块处理模式 | 第73页 |
·处理、控制模块 | 第73-75页 |
·处理、控制模块功能要求 | 第73-74页 |
·处理、控制模块控制信息 | 第74-75页 |
·数据分析模块 | 第75-76页 |
·列车信息分析 | 第75页 |
·数据统计分析信息 | 第75-76页 |
·系统决策分析模块 | 第76-78页 |
·模块原理 | 第76页 |
·模块构成 | 第76-78页 |
第8章 铁路超限检测管理信息系统 | 第78-85页 |
·信息系统分析 | 第78-79页 |
·信息系统层次结构分析 | 第78页 |
·信息传输方式 | 第78-79页 |
·超限监控中心网络设计 | 第79-81页 |
·网络设计原则 | 第79页 |
·网络设计结构 | 第79-80页 |
·网络端口分析 | 第80-81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81-85页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81页 |
·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81-82页 |
·数据库服务体系 | 第82-83页 |
·数据库层次分析 | 第83页 |
·数据库表格建立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5页 |